据USDA报告,2013年12月13日至2014年1月2日,2013/14年度美棉出口净签量约8.52万吨,其中中国仅签约1.48万吨,占美棉净签约量的17.37%,美棉装运量达到11.58万吨,中国仅装运1.99万吨,约占美棉装运量的17.18%,与2010-2012年度同期相比中国净签约比例、装运比例明显大幅度下滑,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1月份以来中国棉纺厂、贸易商对印度棉的采购量以及抵港量大幅上升。截止1月中旬,部分外商和进口商估算中国各主港保税棉、清关棉中印度棉的比例占到50%以上,如果再考虑到1-3月份印度棉的“预售”和部分本应12月中下旬交货的合同推迟到1-2月份装船,印度棉的占比还要大,2014年中国棉花进口市场再次形成“印度棉跑前半程,美棉跑后半程”的接力赛模式。
考虑到2014年中国政府的国储棉库存量将达到创纪录的1200-1300万吨,抛储减压将成调控举措的重中之重,而近900万吨的2012、2013年度中高等级新疆棉将对高等级美棉形成强有力的冲击,因此一些外商和进口商认为2014年美棉将不得不阶段性退出中国市场,印度棉和国储棉将抢占美棉的市场份额。那么2014年美棉还能有多少机会进入中国市场呢?笔者分析如下:
其一、美棉2013年度上市晚、价格高以及“一致性差”将成为其固守或扩大中国市场份额的短板。2013年度美棉、印度棉等都存在着籽棉上市期推迟,收购、加工进度相对较慢以及出口装运缓慢的问题,一些中国买家签订的11-12月下旬前美棉抵港的合同最终因外商或国外轧花厂无法按期交货而终止或少量延期至1-2月份执行,使很多中国买家遭受损失;另外12月份以来印度S-6与美棉EMOT的报价最高时差价达到9-10美分/磅,最低时也6-7美分/磅,而前期交货的美棉也存在着短绒含量高、马值大以及柜柜间一致性相差较大的问题,因此2014年2月份前中国棉纺厂和贸易商“弃美棉、购印度棉”是无奈的选择。
其二、美棉在2-6月份仍有一定的抢夺中国市场的机会。从中国政府有关部门的抛储态度来看,一个是加大抛储,全面减轻仓库和资金压力的态度很坚决;另一个是对“328”和“3128”级18000元/吨的抛储底价进行调整的可能性不大。而从棉纺织企业的自身需求来看,用1%关税内棉花进口配额和滑准关税棉花进口配额采购高等级美棉、澳棉的预期较强,希望印度棉跌至86美分/磅以下后采用缴纳40%全关税进口,但一方面目前1-3月船期印度棉报价都在88-90美分/磅,企业全额关税进口积极性并不高;另一方面6月份以后南半球澳棉、巴西棉才能上市,而2013年度澳棉已基本销售贻尽,因此美棉仍有3-4个月的抢占中国市场机会,但前提是高品级、高品质的皮棉。
其三、中国政府或大量增发加工贸易进口配额助力美棉销售。据了解,中国政府很可能在2014年7月份前既不出台棉花“直补”政策,也不会增发棉花进口配额(但89.4万吨1%关税内棉花进口配额中2/3以上是加工贸易配额,而一般贸易不足1/3),只是一味的大力抛储、消化2011、2012年度国储棉,因此ICE期货面临大幅下跌的可能,而印度棉在前期大量出口,国内消费相对坚挺的支撑下,跌幅并不会很大,美棉同印度棉、西非棉等现货差价缩小,为企业采用1%关税、滑准税甚至缴纳40%全额关税进口提供了机会。笔者预计2014年美棉进入中国市场的数量不会低于10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