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细则待出,目前市场又流传新疆棉花产业政策面临其他调整,主要在出疆棉花和棉纱补贴方面,传言到2015年度此轮补贴周期结束,将取消新疆棉移库内地的运费补贴,同时提高棉纱、棉布出疆运费补贴,或将从目前的500元/吨提高到1200元/吨。
此前曾有消息称,2月18-19日,国家棉花目标价格调研组一行在阿克苏就棉花价格改革相关问题进行调研。如果以上传言属实,那么此次除针对目标价格补贴展开调研,或已涉及新疆棉花产业政策的整体规划调整。
年初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将在新疆开展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并未提及内地,棉花产业政策已显露调整方向。联系到一号文件提出的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规模化,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未来,棉花或将成为集中体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向的品种之一,在优势区域推广规模化种植,专业合作组织管理,降低成本,提高产出率,配合棉花目标价格补贴等农业补贴政策,保障棉农基本收益。加上此次传出的原料及成品出疆补贴政策的调整,如果确认,表明国家对新疆棉花产业将倾注更多力量,健全棉花生产加工纺织全产业链,实现优质资源的就地产品转化、增值。
今年1月份曾有消息称,中央将投入10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新疆纺织业发展,带动100万人就业,将新疆纺织产业链延伸到服装加工销售。自治区还将配套出资100亿元,这些资金将用于支持引进内地纺织和服装生产企业,给予纺织服装企业运费、税收等补贴,支持纺织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目前自治区也正在打通向西出口的通道,将新疆作为外向型服装出口加工基地,向中亚南亚西亚和欧洲出口。
如果上述政策全部成行,那么新疆将巩固我国棉花主产区地位,并有望建成集原料、纺织品、服装生产、出口为一体的棉纺产业基地。本年度,内地赴疆包地种棉、包厂加工的个人和企业有增多趋势,大家看到在新疆种棉花、从源头掌握资源的政策优势,如果出疆棉运费补贴取消,那么纺企则需要长远谋划在新疆就地消化资源,加工出口的可行性。前些年,部分纺企就曾经做过进疆建厂的调研,甚至有过实际投资,但受困于劳动力供应不稳、熟练工匮乏,原料成本过高、波动剧烈,成品出疆运力不足、成本高,社会动荡等因素制约,企业整体效益并不理想,大多以失败告终。在新疆棉花产业政策逐渐完备之后,赴疆投资显然将具备一定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优质棉花资源供应相对稳定。内地棉花种植逐渐滑坡,政策倾斜下将逐渐边缘化,国内稳定的优质资源将主要依靠新疆供应。
2、直补之下回归市场定价。在新疆实施目标价格补贴试点后,棉花将回归市场定价,有助于缩小内外棉价差,纺企原料成本将相对可控。
3、顺应国家推动纺织产业升级趋势。国家选择在新疆发展棉花和棉纺产业,进一步明确推动国内纺织产业升级的政策导向,有助于企业利用优质原料提升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加快升级步伐。未来更多产业扶持政策将有望向新疆倾斜,企业需考虑顺势而为。
4、获得补贴支持。试点实施目标价格补贴后,投资棉花生产可以有较稳定的收益保障。而投资纺织厂则有望享受棉纱、棉布出疆补贴支持,提高产品竞争力。
同时进疆投资建厂也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
1、棉花成本瓶颈。根据中棉所的数据,2013年西北棉区每千克皮棉的生产成本是17.5元,而全国的平均成本是17.2元。同时新疆棉花加工成本也高于内地,普遍在1200元/吨,比内地的500-600元高出1倍。在大规模推行机械化种植后,生产成本有望下降,但棉花内在品质受到一定影响。在内地进疆包地增多的情况下,新疆的地租成本也将有所上升。同时,受到用工条件、包厂增多等因素影响,加工成本的下降也将十分困难。
2、资源渠道瓶颈。目前通过新疆口岸进口的棉花主要来自乌兹别克斯坦,2013年的总进口量是19万吨,同比下降26%,未来贸易品种和数量的增加较受限。内地棉花进疆或者外棉从其他口岸进疆则受到运输成本过高的制约。疆内纺企的用棉高度依赖疆内自给,回旋余地小。
3、用工瓶颈。新疆地广人稀,工人素质偏低,高技术人员少,需解决培训和人员流动频繁等问题,综合用工成本并无明显优势。一旦进疆投资纺企增多,人员工资还将进一步上涨。
4、出疆瓶颈。健全产业链,需要解决终端产品的运输问题,目前新疆的运力仍是较大的瓶颈。虽公路运输在棉花出疆方面已有所拓展,未来也将建设疆内出口通道,但纱布、服装有其特殊属性,且越到终端制品,对物流运输效率的要求越高,尤其是高附加值的订单货,对时间要求高,新疆在这方面还有待突破。而目前传出的有望提高至1200元/吨的纱布出疆补贴,相比企业的运输成本,也尚不具备明显的吸引力。
随着3月后新疆目标价格补贴试点细节的进一步明朗,棉花市场定价机制将进一步回归,未来我国棉花产业或将面临新一轮布局调整。政策引导、市场发现,二者将互相作用,但最终的决定者仍将是市场,这也是三中全会所倡导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