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收储改直补尚停留于传言阶段,但郑州棉花期货似已先知先觉,2月中旬以来不断向下调整。市场人士认为,新疆直补试点替代收储政策改革启动,意味着市场化定价改革加快。这也将吸引更多的产业客户及投机者重返市场,棉花期货有望再现昔日活跃景象。
提前预警郑棉期价向下调整
据中国证券报小编了解,目前棉花市场收储改为“目标价格直补”的政策基本确定。经新疆开始试点之后逐步在全国展开。但相关部门在操作细节、目标价格以及采用形式等方面尚存在争议。例如,有部门建议以20400元/吨为目标来补差价,而有的部门建议为19000元/吨。但总体而言,直补试点意味着,既补贴农民又补贴消费者,同时实行农产品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随着棉花价格的市场化,国内外棉花4000元/吨上下的价差有望理性回归。
从棉花期货走势看,自2月中旬开始期货价格开始回落,上周五主力1405合约大幅下行,远月1409合约则收于跌停,后者上周四、周五两个交易日跌幅达到1040元/吨。
同舟(北京)棉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双伟认为,目前市场表现反映了两种预期:一是政策调整的预期。包括以抛储为主的去库存化,以及即将实行的棉农直补机制等,都是按照市场化导向进行重大调整。二是国内外面临大的价差,在4月1日以后趋于缩减至合理水平。因此,现货市场虽然变化不大,但期货市场上尤其是远月合约体现得非常充分。
他说,近期传言新疆棉花每亩补贴380元,折合每吨约3000元左右。未来期货价格或以每吨16000元为基准上下波动,这与当前远期价格一致。国际方面,按照新年度美棉滑准税到岸价测算,约每吨15300元左右,与当前郑棉价差从4000-5000元/吨缩小至1000—2000元/吨期货价格,内外价格逐步接轨。
他预计,未来市场在与政策博弈的过程中,前者将起到更大的决定作用。国际市场上相对的低等级棉花,尤其是印度棉,以及中国现货市场的主流价格都会追随郑棉走势,演绎重心下移的过程。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棉花生产、消费和进口国,实施直补后,国际价格也必然承压下行。
“政策调整是近期棉花期货大幅下行的主要原因。”长江期货研究部经理黄骏飞表示,近期传言每亩直补380元,按现在新疆的亩产,大致上贴水每吨3000-4000元。因为补贴程度直接关系到皮棉成本价格,涉及到棉市上下游各方利益,对整个年度棉价运行区间形成定位,影响不弱于国家历年的收抛储政策,所以成为2013/2014年度国内棉市关注焦点。
对于期货价格的未来走势,黄骏飞预计,2013/2014年度,国内棉花市场将持续去库存,以此改善供求关系,预计郑棉低点出现在二季度,而后形成本轮“熊”市以来的扎实底部。总的来说,近月合约仓单紧张题材弱化,远月合约受到内地竞价收储政策传言支持,市场有望逆转,呈现“近弱远强”局面。
摩拳擦掌产业客户期待重返
相关人士表示,随着棉花市场从行政定价向市场定价的进程逐步加快,产业链上大小企业将由“盯政策”转向“盯市场”。期货、现货价格波动也将更加符合市场规律,作为市场“风向标”和“避风港”的期货市场,必将被更多的产业客户及投资者所重视,郑州棉花期货有望趋于活跃。
董双伟认为,首先,国家对棉花行业实行直补,棉花流通和消费有望实现市场化,市场存在价格波动风险。对市场参与主体,包括贸易商、纺织消费企业和种植大户来说,需要规避价格波动风险的工具,毫无疑问,就是期货。
其次,市场化举措将纠正期货、现货市场的扭曲行为,二者有望彻底被疏通,棉花仓单的生成、制作完全由市场主体根据价差变化来自主决定,产业客户进入期货市场的积极性无疑会得到加强。
最后,未来影响棉花的因素,更多表现为供需、天气等市场因素,棉花价格波动更加符合市场规律,从而吸引愿意承担风险的投资者加速入市。
我国作为全球棉花大国,郑棉期货对争取我国大宗商品价格定价权,保护我国行业利益发挥了作用。尤其是2010/2011年度棉花价格的大幅波动运行,郑棉期货市场明显摆脱影子价格,日渐成为国际棉花市场交易走向的标杆,其期货价格的发现功能日益突出。
“过去两年来,我们公司的产业客户开始重视棉花期货。”黄骏飞介绍,因直补政策试点仅限于新疆地区,内地企业开始考虑以郑州期货价格作为基础来确定棉花的籽棉收购价。
他说,在不久前与郑州商品交易所共同召开的棉花期货报告会上,不少企业纷纷表示,将重返棉花期货市场。这些企业普遍认为,期货工具的运用妥当与否,将决定企业在未来竞争中能否脱颖而出。
与此同时,也有更多的投机者开始加强对棉花市场的调研。反映到期货市场上,虽然郑棉远月合约波动有限,但持仓却在逐步增加。黄骏飞认为,这是郑棉开始活跃的迹象。而此次政策调整有望成为导火索,当价格大幅波动时,将吸引更多的中小投资者不断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