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中旬,春回大地,万物勃发。河北省作为全国第三大产棉省份,棉农春播工作已然展开,预计5月上旬结束,较去年提前5-7天。今年面积大幅减少已无悬念,燕赵大地风萧萧兮春意寒,市场“花自飘零水自流”。
棉农:还有多少余情未了
对于棉农来说,种棉有“三重门”。
一是棉价波动剧烈,收益没有明确预期;二是小农生产、散户经营,不仅成本高,还始终处于产业链的底端;三是近年农村青壮劳力远走他乡,妇孺、孤老留守,远不能胜任棉花生产的繁重体力劳动。但是,种棉仍留有“两扇窗”。一是棉花耐旱抗碱,对于土地贫瘠地区尤其优势明显;二是近些年市场培育了大量种棉能手、优种培育专家,这是冀中平原棉业能够重振的根基。对于农民来说,决定种啥,全看收益。优势与劣势综合比较,跷跷板偏向了哪一头,农民就选择种啥。市场普遍认为“目标价格”是一剂强心针,对渐失的“民心”起到聚拢作用。
4月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目标价格公告,引起市场波动,并给内地棉农带来一些联想。这两天,不少传言称:今年发改委对内地棉花种植补贴的政策,正在抓紧制定,有希望尽快出台。消息可信度不高,却道出了内地种棉“坚定分子”的心声。问,棉农还有多少未了情,政策扶持是大家一直呼声。
轧花厂:是走是留,这还是个问题
对于河北的400型轧花企业来说,绝对没有想到临时收储说停就停了。从2011年至今,绝大多数的企业只有一个买家-----交储。已经习惯了加工、公检、交储,等待回款,继续收购,再交储,这是一个流程,也是绝大多数轧花厂的惯性。
“我们没有销售部,也没有专门的销售人员。”保定一家规模较大企业老板“交待”,按照“目标价格”公告要求,2014年不再收储,他们企业真不知道未来加工了棉花卖给谁。在了解中,80%的轧花厂表现出了“下海”前的恐慌心理。一位企业老板说,不收储的消息来得太突然,企业尚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也没有足够的经营准备。“肯定淹死。” 这位老板对未来悲观。
谈到不少企业将赴新疆包厂收购,衡水某轧花厂负责人笑笑说,其实今年河北赴新疆的企业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多,因为今年新疆也并不是“天堂”,加上新疆轧花厂普遍要价很多,多数轧花厂尚在犹豫。分析师指出,“目标价格”改革对轧花厂来说,短期压力巨大,但长远有利。因为谁能迎风击浪,谁才能扬帆远航。
纺企:总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近几年,纯棉纺织越来越走向“没落”,在河北省仅剩石家庄、保定部分企业还在“坚守”,而越来越多的企业“随风”做起了非棉纤维的生产。“纯棉纱线主要是原料受限太多。”石家庄企业反映,因为这两年的收抛储政策,本地企业一是用棉渠道狭窄,二是原料价格太高,多数持续亏损,经营举步维艰。 “总会守得云开见月明。”该企业负责人认为,近两年很多企业热衷混纺、使用大量非棉纤维,这虽然有其自身优势,但若论舒适度、环保价值,纯棉仍是首选,只要解决原料价格及扩大进货渠道,终会有回归的一天。据了解,目前石家庄、保定部分企业仍然坚持纯棉纺纱,近期“目标价格”公布,表明政策在逐渐向市场放开,又给企业迎来了新的曙光。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优劣易位是非常容易的。”业内分析指出,近年化纤、粘胶以及其它非棉纤维生产企业越来越多,产能明显过剩,棉花产业有可能重新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