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业内人士说,以2014年为分水岭,之后,中国棉花产业将进入一个新时代——目标价格时代。它的特点:一是市场将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二是棉农将实现“旱涝保收”;三是纺企有望用上“低价棉”。也就是说,从今年开始,中国的棉市将逐步由“政策市”向“市场市”转变。前景无限美好,但改革也有“阵痛”,棉企就是一例。
数量“腰斩”不是危言耸听
据市场反映,3月31日,2013年度棉花收储工作正式结束,轧花厂籽棉收购戛然而止。山东一位棉企老板告诉小编,2011-2013年,400型企业像“吹气球“一样迅速扩张,仅夏津县就有180多个加工厂,以每厂加工能力5000吨计算,夏津县400型企业产能达到90多万吨,能够加工全国13%以上的棉花。2014年,山东棉花种植面积将大幅减少,棉花加工“僧多粥少”的局面将加剧,失去了政策“粮票”支持,预计今年企业间的竞争将异常激烈。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危机之下,只有强壮的企业才能存活下来。
“温室花朵”终究要被雨打风吹
在对山东、河北、河南、湖北、江西等多地棉企的调查中,小编听到最多的声音是“希望政策继续支持”。河北某市场人士一语中的,他说,我们的400型企业在政策呵护中成长,身体肥壮,但“心智”弱小,他们是草原上的肥羊,不是奔跑的狮子。山东滨州某企业老板赵先生说,他们厂今年共加工皮棉6000多吨,利润比去年略降,但也相当可观。赵先生非常担忧地对小编说,2014年市场放开之后企业将面临融资难、收购难、销售难等多方面的问题。目前赵先生正在调研市场,并着手进行一系列的“入市”前改革。
延长产业链方式受追捧
本年度,河北河间一家棉企赚了个盆满钵满,企业负责人介绍,去年他们企业在周边地区承包了2000多亩盐碱地,聘请专家、采用优种播种,实现棉花自产自加工,并与一些种棉大户签订购销合同,在其它企业普遍“无米下锅”时,他们企业却能够“连轴转”。“针对市场弱点,采取有效措施,变被动为主动,才能赢利。”该企业负责人谈起他的生意经信心满满。2014年,内地没有临时收储政策,也没有“直补”光顾,该企业及时派人到新疆包地种棉,并在新疆设立分厂加工,同时与周边多家小纺织厂签订了购销合同。
一位市场人士表示,目标价格时代,对于内地企业来说是新的机遇,是“凤凰涅槃”,大胆走出温室,经历风雨,才能成为草原上奔跑的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