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棉花市场,与天气相比像是晚了一个季节,丝毫没有给人火热的感觉,大势利空的蔓延让市场难以保守暂时的平静,犹豫观望的情绪终难抗拒下跌的惯性,积弱成疾的棉花市场前进路途注定坎坷不平、迂回曲折。
国际棉花市场的5月充斥着情绪矛盾和纠结,贯穿着行情振荡和跌落,美USDA报告关于棉花出口减少、增产增收、库存上升的利空预测,让市场阴云漫卷,曾经的供应不足和库存紧张之担忧不复存在,短暂的干旱天气支撑也被及时降雨所缓解。洲际交易所(ICE)棉花期货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总体展示了高位跳水的姿态,主力7月份合约在94美分/磅的高点未实现突破,开始缓慢向下,在月末时分加速下跌,直至84美分/磅的年初低位才有所收敛;远月12月份最初由于炒作中国进口配额增加和天气干旱等利多因素,表现相对坚挺,在80美分/磅之上,月末时在市场下跌浪潮推动下,无以为守,迅速跌落至77美分/磅的较低位置,近月合约跌幅要大于远期合约。
现货市场受期货的影响,总体呈下跌趋势,但跌势缓和许多,市场上有关资源紧张的忧虑一直存在,支撑价格保持坚挺,当月代表现货价格的CotlookA指数由月初的95美分/磅缓缓下调至90美分/磅之下,市场实际成交价格趋于稳定。棉花价格的高位运行对市场需求的抑制效应愈加明显,美棉出口连续低迷,来自中国、南亚和土耳其等地市场需求不旺,月末时缘于中国进口配额的增发,加之市场价格的走低,带动美棉出口大幅反弹,但并不能说明市场需求的有效改善。中国进口棉市场在国内抛储和价格走低的背景下,交易冷清的局面着实持续了很长时间,本月后期,随着新滑准税配额的发放开始有所缓解,市场价格在长期僵持中出现大幅下调,进口棉M级价格指数由月初的98美分/磅滑落至月末的90美分/磅,价格的下跌也为企业增添了选购进口外棉的机会,特别是进口高等级美棉、澳棉和西非棉仍是企业优先采购对象。
国际市场上关于资源供应松紧和库存高低与否的炒作此起彼伏,搅动着市场行情起伏不定,对于积弱已久的棉花市场而言,算是突围中的坎坷和波折,而更多目光和考量则是来自我国巨量的棉花库存和多变的涉棉政策,我国才是国际棉市最大的变量。
5月份以来,我国棉花市场对前期棉花政策的消化反应已渐行渐远,业界各方由躁动到沉寂,市场行情由波澜起伏到趋于平静。郑棉期货市场经历了政策动荡后逐渐趋于理性,先前政策所致盘面近弱远强的分立局面逐步得到弥合,平稳中透着弱势,振荡中呈现跌落。电子撮合市场在抛储和增发配额的夹击下,想摆脱尴尬境地很难,萎靡不振的状态由来已久,成交和订货维持较低水平,交易重点集中在7、8、9月份,均价在月末滑落至16400元/吨左右,远月10、11月低至15800~15500元/吨,撮合市场的好转只能寄希望于新年度相对市场化的到来。
棉花现货市场自降价抛储以来,价格下跌的惯性仍未停止,市场零星的现货交易以低等级资源为主,棉商对后市毫无信心。市场棉花交易主体仍集中在储备棉抛售方面,本月的抛储情况不甚理想,成交量、价格和比例持续递减,截至本月29日共计投入计划616万吨,实际成交175万吨,成交比例约为28%,作为成交主体的新国标下资源,均价跌至17000元/吨附近,最高价也只在17800元/吨上下。究其原因,应该涉及到纺织行业不景气,企业资金紧张,投放资源质量不高,抛储出库时间缓慢,滑准税配额陆续下发和市场价格下跌的预期等几个方面。
棉业发展高峰论坛上消息,下游纺织市场产品订单不足,多为20来天的短单,且压价行为普遍,条件也较为苛刻,棉纱、棉布等产成品销售缓慢,成品库存压力再增,企业资金回笼困难,市场价格下跌趋势仍未企稳。纺织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所幸值得欣慰的是,棉花降价幅度大于棉纱,扩大了企业利润空间,外棉价格的大幅下跌也使配额的发放正当时,为企业选购进口棉,减低生产成本提供了更多选择。进口棉纱市场随外棉价格的下跌有所改观,市场开始恢复,利润驱使下,经销商加大了进口棉纱的经营量,对国内棉纱和棉花的冲击仍不容忽视。
本月的棉花市场沉闷而无力,需求的萎靡和政策的间隙成为主因,未来新政的迟迟未决更让市场之归宿变幻莫测、遥不可及,但至少目前已似乎形成一个共识:市场价格的不断下跌有目共睹,符合市场预期,而且还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