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五、六月份,是纺织行业的生产旺季,但今年以来,本土纺织业却还未迎来旺季,甚至有些企业仍存在订单不足、销售量小的问题。事实上,在内销下滑和外需疲软的市场困惑下,纺织行业今年仍未迎来预盼中的复苏,不少企业的效益甚至大打折扣。 日前,本土一家纺织企业负责人郑总告诉小编,每年的五、六、七月份是纺织行业的生产旺季,但这两个月来,该公司的订单仍显不足,工厂的机器已经停掉一些,一线员工也有所流失。
“现在纺织行业的毛利润率都不高,在低迷的形势下,涨价的话,怕失去市场份额,不涨价的话,企业又将面临亏损,这实在是一个非常让人头疼的选择。”郑总如是说。
而福建省石狮市博纶纺织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洪于生也告诉小编,今年来,纺织行业仍然萧条,销售量较小。“今年上半年,更明显感觉到销售量比去年至少下降了20%。”谈及原因,洪于生认为,这与大环境经济下滑有很大的关系,与此同时,还与业内企业普遍存在的“坏习惯”有关,“很多公司之间签订的合同很不规范,拖欠款期成了业内的‘潜规则’。我们企业也遇到这样的情况,货款回收不正常、加上新建厂房的投入,导致资金周转出现问题,交易也更加乏力。”洪于生说。
在泉州市纺织服装商会秘书长施正植看来,本土纺织行业上半年内外销情况不容乐观,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一方面是世界经济危机加上美国在经济上的围堵所带来的,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生产成本的大幅攀升,在国际贸易中原有的价格优势已经弱化,产业的竞争力也在不断下降。
“目前,我国纺织行业用工成本比东南亚国家高出1~3倍,用棉成本高30%以上,加上东南亚国家在发达国家享有的低关税优惠,使得本土纺织业的竞争力越来越不突出。”上述郑总为纺织行业的前景表示忧虑。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目前本土纺织行业的发展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产能尚未实现转型升级,仅有少部分企业专注于技术研发,产品附加值较低;然后,纺织行业品牌化程度较低,压缩了纺织企业的盈利空间;第三,行业集中度较低,竞争激烈。
“内外部原因下,本土纺织行业面临严峻的发展瓶颈,旺季不旺也不奇怪。”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旺季没有旺起来
产业亟待升级
但走访中小编也看到,一些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受到市场的影响较小,有些企业仍在上马新项目。
日前,小编从永固集团获悉,经历去年的筹备及试水,该公司新增加了毛衣部,启动毛衣项目,在去年几十台设备的基础上,还将再增加100~200台电脑机,以淘品牌的经营模式与消费者见面。
“本土服装的优势主要集中在男装,夹克、西服,这些均是不错的单品,所以公司差异化地选择了毛衣。以前毛衣更多的是作为内搭,但随着流行趋势的演变,毛衣越来越多地成为时尚单品,穿在外面,就市场而言是个机会。”福建永固集团董事长林传表示。
据悉,永固集团在巩固原有面料业务的同时,通过现有产业的设备技术管理升级和向下游服装箱包延伸两条主线,继续推动集团的转型升级,目前已将产品延伸到箱包面料、医疗用品面料、户外面料等,服装面料之外的产品已占到该公司50%~60%的份额,实现了产品多元化,增强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林传表示,在产业链中处于中间环节的企业,面对着越来越多的压力,更应积极地探索出路并适时作出转型升级,差异化是该公司坚持的方向,不管是面料升级还是增加终端项目。
而联邦三禾则是加大在科技面料上的投入,联邦三禾研发的太极石系列面料,运用尖端的纺织技术,将太极石植入纺织纱中,经过多种复杂的制作过程做成各种纺织制品,将太极石的能量完整穿在身上,全方位照护身体。
据联邦三禾副总经理王荣华介绍,不管市场如何,该公司都会未雨绸缪,提前规划下一个五年的战略规划,早在8年前,许多企业都在供应批发市场的时候,该公司就已开始寻求实力较强的品牌企业作为合作伙伴。而如今,当普通面料盛行的时候,该公司又在科技、健康的面料上先下工夫,争取走在市场前头。“提前进行自我升级,是应对任何市场困境的最佳利器。”
也有纺织企业负责人认为,纵观当前的发展形势,纺织企业除了不断地增强自身综合实力,善于借助外力也是关键,比如网络渠道。他认为,纺织企业领导者应有把握全局的思想,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的问题,不断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才能站稳脚跟。
在施正植看来,现阶段可以说是世界经济危机,全球经济遇到前所未有困境的时候,如果要保持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竞争力,企业必须围绕产业调整、升级做好功课,产业调整升级是现在及今后相当一段时间的任务。
“产业集群过去扁平的结构已经不适应未来的市场竞争,唯一的出路是多条供应链的组合发展。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织造上游是纱线,下游是印染,通过织造可以把纺纱和印染组合起来进行创新。通过稳固融合上下游企业的供应链和产业集群生存所需求的供应链创新支持,修炼好内功,如此保证纺织企业能在2014年下半年很好地发力。”施正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