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半年多的新疆棉花直补政策终于落地。
9月17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今年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水平为19800元/吨,国家对新疆棉花从“暗补”正式走向“明补”。
根据试点方案,棉花目标价格补贴的发放,将按照核实确认的棉花实际种植面积和籽棉交售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中央补贴资金的60%按面积补贴,40%按实际籽棉交售量补贴。特种棉(包括长绒棉和彩棉)的补贴标准,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审定的陆地棉补贴标准的1.3倍执行。
新疆棉花总产量已连续20年位居全国第一,是全国最具比较优势的棉花产区。棉花直补细则牵动千万棉农的神经。
新疆结束延续多年的棉花敞开收储,开始试点对棉农进行直补。这一重大政策改变,对今年新疆棉花产业的发展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从5月到9月初,进行了长达百余天新疆棉花市场的调研。
直补:牵动千万棉农、棉企神经
今年上半年,由于实施方案未公布,皮棉现货、棉副产品销售基本上停滞不前。
5月13日,阿克苏一家轧花厂2226级皮棉报价15500元/吨,1227级报价16500元/吨,价格呈现下跌趋势。长绒棉价格大幅下跌,阿克苏地方企业137级、237级、236级长绒棉报价分别为32500元/吨、31600元/吨、30700元/吨,较一周前下跌300元/吨。
随着政策落地,新疆棉农和轧花厂终于吃上了定心丸。此前小编调查对于是按面积直补还是产量补贴,南北疆棉农有不同的理解。北疆大多数的棉农认同面积补贴,而大多数南疆棉农则欢迎产量补贴。
“按面积补贴的话,如果赶上收成不好年头,我们肯定是赔钱。”轮台县棉农曾小明说。方案中决定按目标价格补贴倒是符合南北疆大多数棉农意愿。
自今年初国家公布2014年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为19800元/吨后,市场对目标价格的解读一直存在分歧。南北疆的大多数棉农认为19800元/吨的价格是籽棉交售给轧花厂的成本价,以目前的籽棉价格来折算,衣分率40%的籽棉收购价不应低于8.80元/公斤,比收储还要划算,政策“托底”作用明显。多数轧花厂则认为,19800元/吨的价格是皮棉销售价,也就是轧花厂卖给纺织厂的价格,里面包含了1000-1200元/吨的加工、运输成本。按此折算,籽棉收购价在8.20元/公斤左右,此价格将打击棉农的植棉积极性。
现在看来,棉花直补政策,直接受益的还是棉农。但随着棉花直补政策出台,市场上有关储备棉投放即将关联配额传言很多,主要说法为关联配额是储备棉去库存可利用的唯一有效手段。市场分析,配额增发将会增加国内进口棉花的供给数量,使得国内棉花价格面临下行压力,同时纺织企业为获得配额积极竞拍储备棉,表面上可消化储备库存,但是由于企业竞拍了并不需求的棉花,真实库存并未减少,只是将政府储备库存转变为市场库存。国际棉花价格会因为中国纺织企业加大采购而得到有效支撑。
国家对棉花配额的控制将直接影响新疆棉花的出路。对于纺织企业,有配额肯定比没有好,因为配额对于纺织厂来说不只涉及到降低成本,还涉及到配棉。采访中,很多企业表示,如没有配额,只能选择储备棉投放小型纺企虽然竞争力会进一步减弱,但大型纺织企业则会选择用新疆棉替代国外高等级棉花。
棉农:提单产降成本应对棉花市场风险
小编从新疆棉花协会了解到,今年4-5月份的几场大风已影响了棉花生产。“一场大风,棉株几乎被全部刮死。”轮台县棉农朱援说,他家220亩棉花今年绝收。
改善生态环境,抵抗自然灾害已成南北疆棉农的共识。
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一位专家说,棉花气候影响,南疆大于北疆,地方大于兵团。一般地说,防风林带建设好的,棉花稳产程度要高。
新疆农科院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现在新疆种植棉花的最大成本支出是收获劳务成本。按330公斤计算,收摘费加其他附加开支劳务成本可达850元,加上一般性生产管理100-120元/亩,人工费用达到975元/亩,占总成本近40%多。
小编调查发现,新疆棉农正想方设法通过提高单产,降低成本来应对棉花市场风险。
新疆棉农提高单产,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有三:一是大规模推广机采棉和大型农机具;二是推广新的棉花高产品种;三是推广节水灌溉和精量播种等一些先进植棉技术和模式。
早就感受到收获成本将大幅增加的沙湾棉农常学开为了降低成本支出,今年将自己种植的200多亩棉花,大部分改成机采棉模式。正常状态,一台采棉机日采收籽棉相当于500个人的劳动量,每亩可降低综合成本200多元,其中,与人工采摘比较,植棉户每亩可降低成本近200元。常学开说,大规模种植棉花,机采棉是必由之路。
沙湾县柳毛湾镇农机站一位负责人告诉小编,眼下推广大型农机,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棉农的最佳选项。
从南疆到北疆,不管是农业主管领导还是广大棉农,成本意识之强前所未有,以前小编采访,棉农不会将自己的劳动计入成本,现在不一样,大部分的棉农都会将自己的劳动计入成本。
一位乡镇农技站站长说,除此之外,广大棉农还强烈地意识到提高单产,降低棉花生产成本是应对棉价剧烈波动和市场风险的必由之路。
未来10年新疆棉花生产将快速集约化
小编棉花调研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现阶段棉农的年龄结构。这项内容以往的棉花产业调查很难涉及,新疆棉花产业的发展,人是起决定性的因素。
出发前,小编制作了一个详细的表格,在整个调查过程中,共发放调查表24份,调查以村为单位,呼图壁、玛纳斯、沙湾三县各随机抽8个自然村。调查对象主要是地方上的棉农,没有涉及到兵团。因为兵团的集约化程度已相当高,而地方上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是制约新疆棉花产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以沙湾县柳毛湾镇板桥村为例,村长吕大付告诉小编,板桥村全村耕地面积4000多亩,主要种植棉花,人口407人,60岁以上的老人61人,学生126人,22岁-35岁年龄段的从事棉花生产的只有8人,绝大部分棉农在40岁到60岁之间,其中50岁到60岁的棉农达70余人。
35岁的棉花种植大户王建兵同时也是农机大户,对种棉花,他信心十足,他告诉小编他家今年种了400多亩棉花,除了采摘外,几乎所有的田管都实行机械化。
“如果让我种,全村4000多亩地,我们两三个人就能种下,没有必要那么多人来种。”
从现在的情况看,未来10年,将有近30%的棉农退出棉花生产,土地流转速度将会加快,新疆农村棉花生产从小规模经营到集约化经营将是大势所趋。
新疆棉农有“三盼”
新疆棉农眼下的基本想法也是小编这次调研的主要内容。小编在走访过程中设定了有关棉价、信息服务等六大问题。几乎所有的受访棉农选择下列三项:一是棉价稳定上升,棉花直补到位;二是希望得到有关棉花产业的预期研究和其相关信息服务;三是希望政府引导推广大型农机等棉花生产过程的配套服务。
目前看来,市场和大多数棉农对直补政策的预期与看法主要是直补政策能否执行到位,如果执行不到位,对棉农和企业都将会造成严重的伤害。好在新疆在制定试点方案的同时,为防止企业套取补贴资金,也制定了相应配套制度。
首先积极预防“转圈棉”(企业将一部分已收购的棉花再次交售一遍)。今年皮棉实行第三方在库公检,棉花加工企业将加工的皮棉全部存入经自治区资格认定的新疆棉花专业监管仓库,由专业纤维检验机构在库进行检验。
其次禁止疆企收购疆外籽棉。交通部门严格控制疆外棉进疆的公路和铁路运输渠道,除持有《进口棉花配额证》的进疆棉花外,其他凡是在入疆列车中转载棉花的,需填报“棉花铁路进疆申报单”。各级质检部门在公检过程中若发现疆外棉花,不予公检,并依法进行处置;棉花加工企业在收购籽棉时也要安排专人负责甄别棉花品种和质量,不得收购疆外籽棉。
三是杜绝虚报多报补贴面积。为防止套取补贴资金,政策要求坚决杜绝补贴面积多报、虚报、漏报、压报现象发生。
现在看来,直补基本符合棉农心理,执行到位则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护新疆的植棉面积,使新疆在国际棉花价格上保持一定的影响力,同时可使棉价逐渐与国际接轨,增加企业市场竞争力。
“我种了30年棉花,最大的愿望就是棉价稳定。”博乐种棉大户雷吉吉说:“1999年,我投入了所有的积蓄种棉花,结果当年的行情急转直下,每公斤只卖到3.6元,损失了十几万元。第二年无力投入生产,最后通过银行贷款才渡过难关。”对此,他至今心有余悸。
雷吉吉说:“我希望棉价能稳步上升,这样我们的日子才有盼头,我们不必担心自己的收益,一心种好棉花就行。”
棉农彭邓平说:“我家有60多亩地,种棉花、打瓜、还是西红柿,我们很难决定,如果政府有关部门能给我们一些信息提示,我们就不必一年为种什么发愁了。”
现在看来,加大棉花产业的预期研究和推广棉花新品种、新技术以及加快棉花产业的配套,将是未来政府涉棉产业管理部门的一大课题。
棉花产业链的主要信息首先是从终端服装销售商开始,他们从消费者那里获得第一手的最新的需求信息并加以总结,反馈服装厂,发出订单信息,服装厂再向上游的棉纺厂发送棉布的订购信息,棉纺厂根据所要生产的棉布类型向农场或植棉基地发出原棉品质、数量等需求信息,棉农再向种子公司发出所需棉种的信息,这样,信息通过产业链逆向到达链的上游。
如果我们棉花产业整链能打造一个信息平台,链条的参与主体就能完全根据市场需求组织各自生产,与此同时,就能给我们的广大棉农一个主体资格。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改变现在棉农的弱势地位,提高棉农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