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第二天,观众并未见少,相比第一天而言,更多的人是在第一天参观的基础上有目的性的进行问询和商谈,为了解市场和订单情况,我们也对参展的企业进行了二次回访。
国内大部分企业认为今年刚刚开始,还不能直接预测后市,但对市场表现并不是很乐观。
一、订单有,价格低
在走访的企业中,多数企业表示订单有,但是价格不合适,因此接单比较谨慎,而且企业对今年的市场预测也不是很乐观。有企业表示展览起到了一个平台的作用,很多老客户都过来沟通交流,这种机会也是不错的,不一定达成订单协议。老客户较多,新客户来的却较少,因此开发新市场的难度还是很大的。就在走访之时发现,一位泰国采购商在国内纱线一个展区走访一圈,因价格问题,并未敲定订单。
二、创新产品紧跟发展趋势
在我们对一家企业进行走访时问道:“有没有当场签订订单,订单的数量如何?”企业销售负责人介绍:“今年我们新开发的一种产品当场签订了几批,这种产品纱线是进口的,结合我们的织造技术,有快速染色的功能,环保节能,用水量可以降低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左右,耗时可以降低到原来的三分之一左右,尽管面料本身价格较高,但可以大幅节省下游生产成本,非常受客户欢迎。”
三、关注棉花市场走势
在谈到我国的棉花问题时,企业表示纯棉产品欧美需求量较大,但对质量要求高,一些产品要求必须使用良好棉花、有机棉或者美棉,中国棉花质量尚不能满足质量要求,原料和产品质量要求不匹配的矛盾进一步突出。企业也表示我国的棉花质量除了种子的问题,还有其他一些加工和流通等环节的影响。不少企业猜测今年下半年可能要抛储,但是抛储的价格存在一定的分歧。企业表示如果价格合适,可以考虑适当采购。
四、发展中国家采购产品结构发生变化
某国内著名企业老总表示,“以前我们关注的市场主要在欧美发达国家,这次展会巴基斯坦、土耳其等国家的订单逐步增多,我们开始重视,他们所需要的产品都是高支纱,纱支在120支以上,表示这些发展中国家生产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下游产品的附加值也在提升。”
国外棉纺织大国多数企业看好中国棉纱市场,但是价格可能会走低。来自印度、巴基斯坦、越南、土耳其、孟加拉等参展企业使尽浑身解数开发客户,尽管展台内已有客户在洽谈业务,多数企业仍在自己的展台前向来往的观众散发名片。
一、中国市场有商机,价格回落意料中
在了解对中国市场后市的预测是,多数国家和企业以及国内的进口代理均表示由于中国的原料和人工成本的提升,出口到中国的机会是有的,因为很多国内纯棉企业都受到了冲击,想要恢复生产和竞争力并非易事,未来40支以下产品可能基本以进口为主,但这样的商机很多国家的很多企业都给予了高度关注,竞争日益加剧,市场开拓难度加大的同时利润下滑在所难免。
二、附加值高的产品尝试开拓中国市场
小编走访时发现土耳其一家企业推出了色纺纱系列产品,该企业负责人对自己的产品很有信心,他操着一口流利的汉语说:“我们有自己的生产企业,以前主要的出口市场在东欧,这两年我们开始关注中国市场,我们的纱线质量好,生产成本低,比中国同等产品有竞争优势。”当然,也有少数出口商不看好后期市场,一是认为中国棉花价格有下跌的空间,二是尽管有订货,但受汇率和市场影响,后期履行合同存在不确定性。三是目前国内贸易商盈利空间小,然而国内市场纱线价格存在下跌风险,一旦低价出货,亏损远超过盈利。
观感后记:展会的上下游结合、国内外的融合,这种一体化的形式呈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外观,更刺激了我们对产业链发展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全球资源的配置不仅仅体现在棉花产业,更体现在从纺纱、织布到服装的全产业链上,我国的棉纺乃至整个纺织服装产业如何结合自身的优势,消化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保持自身竞争力就是一个战略性的课题,这不仅要求我们不断的创新,不断的提升,更要求我们在踩准市场的点位时,加快创新和提升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