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已取得了初步效果,多家纺织企业和新疆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表示,棉花目标价格改革使国内棉价与国际市场有所接轨,棉花价格逐步走上了市场化的轨道。
成效一 棉价基本与市场接轨
据相关数据显示,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实施后,国内皮棉现货价格由2013年9月份的19152元/吨,下降为2014年底的13600元/吨,而国外同期棉花进口价约为13700元/吨,差价缩小效果十分明显。
石河子市是新疆纺织产业的重要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该市先后引进了华孚色纺、山东如意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纺织企业落户。截至目前,石河子市拥有规上纺织企业20家,环锭纺产能达到193万锭,气流纺2.69万头,毛巾生产能力8300吨,产能居全疆各地州市第一,已成为中西部地区重要的棉纺生产基地。
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实施后,当地棉花产业实现了“双赢”。
棉价基本上开始与市场进行了接轨,既消除了国家收储造成的棉价过高的问题,又保护了广大棉农的利益。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实施后,国内棉价已开始与市场接轨,国家托底造成棉价过高的问题也不复存在。
2014年实施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后,政府不再对市场进行直接干预,棉花生产加工企业直接面向市场,棉花价格由市场形成,扭转了前几年临时收储产生的“政策市”,国内棉花价格逐步向国际市场接轨,以市场供需为基础的市场形成价格机制初步建立。
成效二 纺企运行成本降低
用棉成本是纺织企业生产成本的主要部分,占到了70%以上。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实施后,棉价逐步与国际棉价拉近,纺织企业用棉成本得到了有效的降低。
“最直接的作用就是能够降低企业的用棉成本。” 部分纺织企业负责人认为,随着棉花目标价格改革的实施,国内棉价与国际棉价拉近,企业运行成本下降了很多。
棉花目标价格改革使棉花平均价格同比下降了6000多元/吨,有效降低了纺织企业的原料成本,增强了纺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后,棉花价格由市场形成,市场棉价已经和国际棉价进一步靠拢,企业用棉的成本大概下降了30%以上,纺织企业竞争力得到逐步增强。
成效三 棉花质量有所提高
新疆是中国最主要的棉花生产基地,棉花产量占到了全国的一半以上,但是经过三年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后,棉花质量大幅下滑,使得纺织企业生产受到很大的制约。
a
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实施后,棉花质量较以前有所提升。据一些企业负责人向记者反映,以前采购回来的国储棉几乎不能用,棉花里面什么都有,而现在棉花干净多了,质量提高了不少。
与此同时,部分轧花厂负责人也表示,现在企业很重视质量,质量不好的棉花现在根本销售不出去了。
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引导棉农关注市场,提高了棉花质量,有利于企业开发高品质产品。从目前来看,棉花生产加工企业直接面向市场,更加重视产品质量的管控,入库的棉花质量要好于往年。尽管目前受到不利天气的影响,但是入库的棉花质量仍好于去年。
成效四 棉农收入有保障
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实施后,棉农由于对改革试点的认知度不高,部分棉农甚至抱有“赌一把”的心态,但经过持续的宣传引导,以及补贴的逐步兑现,棉农已经普遍了解并接受现行的政策,认为现行的政策顺应了市场规律,势在必行。
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实施后,棉农可以更合理地安排施肥、洒药等田间管理活动,农资价格趋于理性,棉花售价有政府补助,棉农收入更加稳定。需要关注的是,在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实施过程中,对棉农的补贴发放尤为重要。
除了新疆外,内地各省也相继对棉农发放了补贴。根据已出台细则省份的亩均补贴折算,内地除山东、江苏、江西每吨棉花的平均补贴分别达到2411元、2710元和2105元外,其他省份补贴均低于2000元/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