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是国家的优质棉基地,在棉花质检体制改革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影响棉花质量的问题。切实改善棉花质量现状,对提高棉花和棉纺织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师市棉花质量现状
2014年度,第一师参加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总量为31.2226万吨(其中长绒棉0.1824万吨)。机采棉占细绒棉比例为47.5%。根据新疆阿拉尔纤维检验所撰写的《2014年度第一师阿拉尔棉花质量分析报告》分析,将第一师棉花内在质量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及全疆17个实验室数据做了比对。颜色级中白棉比例在全疆排第4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9.44个百分点,比全疆平均水平高4个百分点;长度算术平均值在全疆排第12名,比全国平均值低0.03毫米,比全疆平均值低0.06毫米;马克隆值级A级和B级的合计比例在全疆排第6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81个百分点,比全疆平均水平高5.81个百分点;断裂比强度指标在全疆排第14名,比全国平均值低0.5cN/tex,比全疆平均值低0.5cN/tex;长度整齐度指标在全疆排第4名,比全国平均值高0.25个百分点,比全疆平均值高0.27个百分点;轧工质量指标在全疆排名第10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5个百分点,比全疆平均水平高3.23个百分点。2014年度棉花质量较前三年有较大提升,但棉花形势及棉花质量仍不容乐观。
师市棉花加工企业现状及问题
(一)检验人员、加工技术人员数量、质量不足。第一师现有棉花加工企业25家,均为经过资格认定的新体制棉花加工企业。目前棉花检验、加工技术人员的培养和队伍建设严重滞后,个别棉花加工企业已经出现了检验、加工技术人员的青黄不接。棉花检验、加工技术人员数量不足,人员流动性大,很多检验人员和加工人员只是通过短期培训就直接上岗了。其直接结果是检验经验和加工经验不足,不能准确执行棉花国家标准和相关操作规程,责任心差,对棉花质量重视程度不够,一定程度上影响提高师市棉花质量。
(二)加湿设备少,利用率低,影响加工质量。棉花加工企业大多使用山东天鹅棉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加工设备,大部分加工企业都有烘干设备,但配有加湿设备的企业较少,这就导致了籽棉回潮过低、籽棉较为干燥时,加工过程中会增大纤维长度的损伤,影响皮棉质量。
(三)个别企业未严格树立棉花质量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存在思想观念未转变,履职不到位,存在未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一是收购环节质量把关不严,未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一试五定”。检验人员对颜色级检验的尺度把握不准,定级不准确,造成个别棉垛质量标识与实际等级不符。近年来,棉花种植品种杂、品质差异较大,也影响棉花等级及内在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加之,棉花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大量机采棉和外来拾花工从事棉花采摘工作,使棉花品质的“四分”工作流于形式,分级分垛工作名存实亡。二是机采棉塑料残膜问题突出,存在从源上头上把关不严,责任不清,措施不到位等问题。
相关建议
(一)转变观念,认清形势。第一师棉花纤维长度偏短、纤维强力偏低、马克隆值偏高、机采棉塑料残膜多,这些问题都不容忽视。当下是市场经济,市场导向,要把如何提升棉花品质,客户需求放到首位。要从选种、管理、采摘、收购、加工、销售各环节提升质量意识,重视棉花质量。
(二)加强棉花检验、加工技术人员的培养和队伍建设。技术力量的增强可以确保在棉花收购中的分等分级,引导棉农在采摘、储藏和运输的过程中做好分摘、分晒、分存、分售等四分工作,又可在加工过程中随时跟踪加工质量,及时通知加工技术人员调整工艺,做到因花配车,确保加工质量。
(三)加快设备工艺改造。将能耗高、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的设备进行改造,改造中应本着实效、实用的原则。可在生产线上安装加湿设备,使棉花在适宜的回潮下进行加工,以此提升棉花的品质。同时邀请棉花加工设备生产企业到第一师进行技术指导,针对第一师棉花特点做技术改造,并对加工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四)加大宣传,提升新农牌棉花影响力。在每年新棉采摘前举办类似“中国·阿拉尔红枣文化节”的活动,以优质棉、特色棉等主题。邀请专家、学者、纺织企业前来参观、商洽和签约,为销售做前期铺垫。通过“提升质量、品牌引领、开拓市场”的方式,推动棉花市场和产业发展升级。
(五)应逐步实现产、销一体化,加快与市场接轨的步伐,以提升质量主体责任,只有风险和利益自担,才能真正和市场接轨。避免加工厂只管加工不管质量,只有自产自销,才能了解本团场棉花的市场竞争力,以及第一时间掌握哪些指标是纺织企业比较关注和重视的,真正做到按市场需求生产加工。
(六)加大残膜治理力度。从种植环节开始到加工成批,制定各环节责任追塑制,制定全师市统一的标准化管理。实行谁种植谁负责,谁采摘谁负责,谁存放谁负责,谁交售谁负责,谁收购谁负责,谁加工谁负责。一级对一级把关,一级对一级负责。总之,一定要从源头上把好关,彻底杜绝异性纤维,杜绝塑料残膜。
(七)加强涉棉人员专业素质的提升,加大棉花新标准《GB1103.1-2012》宣传力度,重新修订对加工厂的质量考核指标。新标准已实行两年,很多文件上,很多个人并没有完全摈弃原来的品级概念,师里相关部门对加工厂的考核也都停留在品级上。
(八)建立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统一标准,统一作业,统一管理。编制师市统一的棉花种植、管理、采摘、收购、加工、销售等一整套的棉花质量手册,做到人手一册,便于管理。建立棉花交售、加工质量管理体系,实行质量可追溯机制。完善加工厂质量奖惩制度,分季度、半年度、全年度对全师皮棉质量进行排序,根据排序结果对各植棉单位奖优罚劣,并进行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