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下旬以来,ICE期货盘面走出“W”形双底行情,主力合约重心不断上移,11月22日近月合约高点73.85美分/磅,较8月底低点65.41美分/磅上涨8.44美分/磅,涨幅12.9%。一些机构和外商认为,无论从技术面和外围市场来看,此轮ICE上涨的趋势并未被破坏,不排除上试75美分/磅、77.98美分/磅年度高点的可能(12月合约)。笔者认为,虽然美棉的采收、上市比较顺利,北半球棉花大量上市的压力逐渐体现,美元走强引发包括中国在内各国货币持续贬值影响了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但短期来看,ICE利多因素占据主导,3月份合约有望突破75美分/磅。因部分美国棉区采摘较往年落后、旱情较重,近月合约存在多头、投机资金逼仓的行为,与郑期CF1701合约类似,使ICE近月和远月合约盘面价格持续“倒挂”。
首先,印度新货币政策造成新棉上市量大减、出口违约增多,给2016/17年度美棉签约出口提供机会。由于停止使用面额为1000卢比和500卢比钞票,而新钞票的兑换和小额钞票的兑换又非常缓慢,印度农民又不接受支票只要现金,因此籽棉交售、收购和加工进度大幅放缓,导致至少100万包棉花出口合同不得不延迟交货或取消合同,国外采购商对1/2/3船期印度棉的采购也非常谨慎,棉花、大豆等农产品贸易受到很大冲击。
其次,美元走强难阻大宗商品上涨,ICE反弹的动力尚未结束(美元指数稳定在100上方)。业内分析,因对特朗普未来减税、增加支出、基础建设投资等措施的预期升温,导致大宗商品的价格持续走高,高盛认为看涨美元的观点与看涨大宗商品的观点是可以同时存在的,全球范围内制造业都在回暖,投资者明年应该押注大宗商品价格走高。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研投机构分析,美联储12月加息的概率已达到90%,预计2017年还将迎来三次加息,对商品期货市场的影响还要观察。
第三,巴基斯坦、印度等国纺纱厂消费需求外溢,高支纱和精梳纱占比上升。据USDA统计,截止11月10日,越南、印尼、中国、巴基斯坦、印度分别签约2016/17年度美棉27.1万吨、14.4万吨、18.3万吨、10.4万吨、4.2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幅度分别达到114.85%、100%、408.3%、593.3%、1300%,而墨西哥、土耳其美棉进口量则保持稳定。一方面随东南亚各国设备、技术全面更新,C30S及以上高支纱的产量、消费量大幅增加,对高品质机棉的需求快速上升;另一方面对印度皮棉上市缓慢、出口能力不足的担忧加剧,不仅越南、印尼等买家调整询价、采购方向,印巴国内纱厂除关注美棉外,对中亚棉(主要是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等产地)和西班牙、巴西棉等也签约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