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调查来看,目前疆内棉花企业的心态分歧比较大,有的轧花厂抓紧销售,争取2017年2月底前实现“双结零”;有的轧花厂则捂紧“双28”、“双2”、“双30”的棉花资源(含机采棉),短期向内地移库、报价出售的热情不高,等待2017年3月份以后国内棉价“不鸣则已,一飞冲天”的机会到来。对于2016/17年度棉价,一些机构、棉花企业认为上破17000元/吨、18000元/吨的概率比较大,春节前是棉价盘整筑底阶段,行情将随着2017年3月6日储备棉轮出而展开上攻,棉花、涤纶短纤等原料将推动整个纺织、服装产业链前行。
笔者的看法是2010/11年度、2015/16年度棉花价格出现爆发性上涨的关键因素并非是供需出现的大问题,而是超发货币的大前提下引发通货膨胀的结果,只是投机资金一手导演的大戏,并非棉花、纺织、贸易商、政府相关部门真实意图的反映。下面笔者从供需、资金和外围市场形势来简单谈谈:
一、2016/17年度国内棉花不存在供需“缺口”。首先,国内棉花产量(470-480万吨)+进口量(110万吨)+储备棉轮出(约250万吨)>消费(约720-750万吨);其次,印巴、越南等进口棉纱在中低支纱市场对中国纺织企业的冲击更大,棉花消费或只是虚假繁荣;再次,储备棉品质能够满足纱厂配棉的需要(2016年轮出是个很好的证明),高等级、高品质短缺或只是个炒作的伪命题;
二、大宗商品反弹国外、国内将出现明显的差别化。其一,由于就业、PPI数据较好及加息等一系列措施,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经济有望迎来小阳春,大宗商品(尤其是农产品)外盘或呈现持续上涨的苗头,但由于中国经济反弹、人民币企稳及通胀复制的希望很渺茫,因此将引发债务违约加剧,财政赤字进一步扩长等,国内商品反弹即遭“当头棒喝”;其二、央行仍有可能救市,但资金将更多的流入实体,不再允许资金泛滥到“为所欲为,伤害实体”。为了抑制金融机构过高的杠杆率,2017年上半年央行将继续坚持偏紧的货币政策,直到出现经济增速再下台阶、人民币企稳或升值及银行及一些小型金融机构出现钱荒仍会停止,因此“钱紧、钱荒”将继续,不可能出现“大跃进”式放水和投资的可能;
三、外围市场“黑天鹅”因素并不缺,棉花经营风险不低。第一,从美联储主席耶伦(JanetYellen)的表态来看,2017年美联储争论的重点是加息三次还是两次,对新兴国家货币的影响可谓至关重要;第二,虽然美国退出TPP是大概率事件,但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对中国制造业、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围堵不会“停歇”,可以预见的是贸易壁垒、反倾销将更频繁的使用;第三地缘政治的风险骤然上升,针对特朗普政府“一而再,再而三”的破坏中美关系、加大贸易战,中国政府必然以一波关税来报复对其实施的反倾销关税,“掰手腕”不可避免;而中日、中韩及中国同东南亚诸国的关系也很微妙;再加上欧盟、俄罗斯等政治和经济不确定事件频发,因此棉花、纺织、服装市场不会风平也不会浪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