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重视和珍惜使用转基因抗虫棉这一现代生物技术成果,尽量延长现有抗虫基因在生产上的使用年限,延缓棉铃虫对抗虫基因产生抗性种群的时间。研究调查表明,黄河流域棉区大量生产种植的非转基因抗虫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等农作物,为棉铃虫提供了有效的“庇护所”,因此,在该区域限制上述转基因抗虫作物的生产释放,是控制靶标害虫产生抗性种群的战略要求。
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转基因抗虫棉并不是“无虫棉”,在生产管理上,要针对转基因抗虫棉田的生态变化特点,充分发挥其持续有效的生态控制作用,掌握以下综合防治策略:
以苗期蚜虫、棉叶螨和“伏蚜”、烟粉虱为防治重点,兼治棉铃虫和其他害虫;一般年份二代棉铃虫不施药防治,三、四代棉铃虫应结合防治“伏蚜”、棉叶螨和烟粉虱进行兼治;棉铃虫大发生年份,对二代棉铃虫要适当施药防治,重点保护生长点,对三、四代棉铃虫要注重施药防治,重点保护蕾铃;棉花生长发育后期要注意对棉盲蝽、烟粉虱等害虫的用药防治。在防治害虫的全过程中,要运用合理的防治指标,使用高效低毒化学农药,注意充分保护利用天敌控制害虫的作用,达到最佳的综合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