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产业的未来,一方面是产业的未来,另一方面是产业人的未来。不同的企业充分利用各自优势进行融合,小企业和大企业、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实现融合,通过融合稳固发展,整合人力、资本、市场等资源为消费者提供有效服务,才是未来的大趋势,而那些单打独斗的企业将面临越来越艰难的生存环境。
当前我国棉花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但只有竞争,才能促进产业、企业甚至个人实现更好的发展,需认识到的是,在竞争过程中“人”才是核心。棉花贸易方式的发展归根结底是如何将上下游有效地连通起来,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实现自身发展。纵向来看,产业链上下游供需关系是影响棉花价格的主要因素;横向来看,全球棉花产业之间此消彼长,循环往复。棉花贸易商如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下来?按照市场规律,产业融合是大方向。
从自身发展的角度看,企业追求的是如何从源头整合资源,用集约化、规模化、科技化的模式来保证棉花原料的质量稳定。行业的创新是一种模式,无所不在,对企业来说就是“以工匠精神构建好整个棉花供应体系”。当前,互联网技术已经在棉花产业有所应用,通过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实现了制造生产服务的创新融合。但产业互联网对很多企业来说还相对陌生,产业互联网并不是某一个企业发展的固定模式,而是一个产业的发展状态。
棉纺织产业上下游结合产业互联网发展的浪潮已经到来,这如同给传统的棉纺织产业插上了翅膀,为纱线产业不断增加竞争优势。当前,用棉企业已经很明显地感受到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利用好企业自身的资源成为必须要思考的问题,棉花产业的产需矛盾也越来越突出。为了纺织企业未来的健康发展,建议尽快放开进口棉配额,解决纺纱企业的原料矛盾。
重塑棉花产业的未来要从生产端源头做起,棉花产业必须走融合之路,把纺织企业、贸易企业,包括生产企业有效组织起来,成为联合体,形成消费倒逼加工、消费倒逼生产的升级模式。通过产业融合和联盟,纺织企业可以开展产品的私人定制,加工企业专注做加工,各司其职,发挥优势。
种植环节通过订单生产模式,可以解决棉花品种多、杂,棉农小松散的状况,从而提升棉花品质,提升规模化种植效益。期待未来行业内成立“产融创新联盟”,实现棉产业的融合发展。
棉花产业的未来,应该是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喜爱棉花,棉纤维的消费量越来越高。
在战略层面,利用大数据对棉花种植和生产进行布局,综合考虑生态平衡和资源情况。建议从源头引导,加大对棉花种子、种植、采摘、加工技术研发力度。例如对新疆棉籽从基因上进行改造,增强在沙漠里面抗旱的能力。对于企业来说,要研究消费者的需要,迎合消费者的需求,扩大棉制品的市场规模,让更多人喜欢棉纤维制品,喜欢选购棉纤维制品,这是我国棉花产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