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业提高智能制造水平,提升产业升级——
用工减少了 产值提升了
在大英县的天骄纺织生产车间外,随时能见到货车来装货。今年一季度,天骄纺织的产品销售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更为难得的是,该公司目前订单已排到一个月后,而且都是现款现货,先款后货,甚至有款无货。
按照《遂宁市纺织服装产业2017年度工作推进方案》,我市纺织企业更新设备,优化产品结构,强化智能制造,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推进纺织服装产业走向品牌化和高端化,全面增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竞争能力,逐步把我市打造成为西部一流的特色纺织服装业基地。到2017年底,全市纺织服装产业总产值和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达到168亿元和155亿元(年递增7.3%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实现利润分别达到42.3亿元和6.5亿元(年递增8%以上)。
更新设备改造技术 推动行业全面升级
“2012年,我们投入1400多万元购置了6台意大利自动络筒机,大幅减少了用工,生产出不结头的纱。我们还增加了3台气流纺机,原来的下脚料经过气流纺机,可以废物利用,变成了高品质的粗纱。2014年,我们改造了梳棉机,同样的产能,原来需要36台机器,现在只需要16台,单位时间内产值增加了一倍,而人员减少了一半。去年和今年,我们又对空调系统进行了改造,节能15-20%……”天骄纺织负责生产的副总顾其彪是从业20多年的老纺织人,说起技术改造,如数家珍。今年,天骄纺织的技术改造已经基本完成。
天骄纺织一季度的业绩可圈可点。供不应求,现款现货,先款后货,甚至有款无货。我们不得不说,好的业绩得益于技术改造的先行。
同样取得好业绩的还有锦华纺织。虽然面临着搬迁和改造的压力,但是仍然创造了销售110%的“开门红”。
“按照规划,我们将投入4000万元打造西部创维产业纺织园,引入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纺织设备,促使锦华升级转型。”在西部创维产业纺织园内,锦华生产部经理王世友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已经购置和安装了部分设备。比如,将清梳联全部换成新的。“清梳联,是纺纱的第一道工序,也是属于纺纱的心脏,直接决定了纺纱的质量,更换后产能相比提高了30%,自动化程度大幅提高,人力只需要原来的五分之一,原来需要5个人的,现在只需要1个人。 ”再比如,对操作方法也进行了优化,在细纱车间装上了吹吸装置后,原来1个人起码需要2个小时的工作,现在半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了。另外,投入300多万元购买了史陶比尔的浆纱机、整经机,更新一批零部件,提高产能产量。
优化产品结构 提升产品竞争力
除技术改造外,我市纺织企业在优化产品结构上也是苦下功夫。
王世友说, 2014年之前,锦华的口号一直是做大做强。2014重组之后,口号变成了做小做精。这两年,锦华缩减产业规模、淘汰落后产能,将过去20万锭的生产规模缩减至今年的8万锭。产品结构也从原来的“五花八门”,变为主要聚焦CVC产品系列棉花、化纤棉花混纺等产品。
优化产品结构带来了明显的成效。今年第一季度,锦华纺织的销售率高达110%,除了现有生产的全部销售完外,还消化了10%左右的库存。
“今年一季度,我们产值只有3000万元,比起去年同期的4000万元,降幅比加大。”盛达源化纤的副总经理王文礼说,下降趋势是从2012年开始的,2013年尤为明显。 对于盛达源来说,产品结构的调整势在必行。因此,从去年开始,盛达源化纤开始增加产品新品类,开发了黑色的化纤产品。
王文礼说,对于沿海地区来说,使用有色化纤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但对于四川的纺织厂来说,有色化纤尚不普遍,但这是未来的趋势。盛达源化纤还将继续加大产业结构的优化。
尽管天骄纺织的销售业绩良好,顾其彪还是对行业发展有所担忧,为了提高差异化产品竞争力,今年开始,天骄纺织也准备开发增加附加值更高的产品,比如包芯棉的开发等。
强化智能制造 企业效率大幅增加
“我们年产值1亿元以上,业绩最好的时候,年产值1.5亿元,但我们厂只有90多位员工,不足100人。”王文礼说,之所以员工比较少,人力成本比较低,在于智能化设备和技术的使用。
记者在达盛源化纤工厂看到,从清洗原料到烘干,再到纤维的产生和打包,基本上都是自动化完成,每个流程中只需要1-2名工人在旁边监测机器即可。“下一步,我们还将提升智能化水平。降低人工成本。”王文礼告诉记者。
顾其彪也表示,天骄纺织正在向智能化应用上靠拢。除了在工厂车间增加智能化设备之外,在管理上,天骄也采用了智能化的管理。比如,员工只要开启了工厂的WLAN,人到办公室即会自动考勤打卡;每天管理人员进行5S检查时,只要上传到智能体统内,相关领导马上就能看到车间情况,并立刻做出处理意见;甚至在开会的时候也采用视频会议的方式,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
据经信委项目科副科长石旭东介绍,实施创新驱动,推动企业技术、管理、生产和经营模式创新,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是我市纺织行业发展的战略要求。下一步,我市还将在所有纺织企业中推进智能制造,优化技术装备,使高新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从而全方位提升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品种质量。
延/伸/阅/读
前5月 我市工业和技改投资高速增长
近日,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 今年1至5月,工业和技改投资162.1亿元,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增速比全省高51.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二位。
我市是如何实现工业和技改投资高速增长的?对此,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主要是受投资“项目年”、同期基数相对较低等因素影响。今年1至5月,我市工业投资完成162.1亿元,同比增长61.4%;增速比全省高51.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二位。技改投资完成133.3亿元,同比增长72.9%,增速比全省高57.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二位。其中,船山区工业投资增长317.6%,经开区技改投资增长238.8%;蓬溪县工业投资由负转正,同比增速由-0.7%转为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