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中旬以来,ICE主力合约险守66.15美分的低点近一个半月后,重心振荡向上,在缺乏基本面、资金面、政策面炒作的前提下,多空双方入市都比较谨慎。虽然一些外商、投资机构和期货公司认为当前全球棉价处于偏低位置,对投机者、涉棉企业有足够的吸引力,但是由于对2017/18年度全球棉花消费较大幅度增长的预期强烈,目前ICE棉花期货探底已经结束,上涨趋势形成,市场预测接下来将逐步击破70美分、75美分乃至78美分等阻力位。
考虑到无论从农产品、大宗商品盘面价格及2017/18年度美棉签约出口大增、东南亚各国棉花消费大增来看,ICE中长线上涨趋势可以确定,但短线反弹之路一波三折的概率大。
首先,2017/18年度北半球棉花产量大幅增长的利空作用或持续发酵。从三大主产棉国来看,USDA月报明显上调2017年美棉产量及期末库存;印度农业部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中旬,印度植棉面积预计为1.785亿亩,同比增长18%,产量增幅将达到两位数;中国长江流域棉区、新疆棉区新棉较往年提前7-10天上市,而且除植棉面积预计增长8%-10%外,单产也将有比较明显的增加,总产同比增幅有望达到12%-15%。巴基斯坦、非洲、南美等国棉花产量也有所增加。
其次,东南亚各国棉花需求、消费基础不牢固,存在较大变数。从统计来看,2015-2017年以来,越南、孟加拉国、印尼、马来西亚等国纺织业发展尤为迅速,特别是越南的棉花进口、纱线出口将印度、巴基斯坦等国远远甩在身后,但值得注意的是越南纱出口至中国市场的比例占70%-80%,印尼占30%-40%,但随着特朗普政府启动301调查,不仅中美纺织品服装业务受损,印度及其它东南亚各国纺服出口也将受到波及,一旦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等纷纷效仿,对全球经济复苏的打击将非常突出,因此,届时全球的棉花消费,特别是东南亚和中国的棉花消费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棉花价格或由此而受影响。
据了解,6月份美国发起聚酯短纤双反调查,主要针对中国、印度、韩国、越南及中国台湾地区;反补贴调查则针对中国和印度。
再次,外围市场、经济因素不给力或将打断ICE上涨的节奏。2017年以来美元指数振荡下行,从最高103.65一路下滑至目前93.50附近,刺激农产品、黑色系、黄金等商品全线反弹,棉花期货反应比较敏感,地缘政治冲突成为影响国际金融市场走势的主角,避险情绪导致美元指数跳水。但考虑到美国非农数据、零售及房地产销售业绩向好,华尔街话语权加重,因此美联储缩表或12月加息都将引发美元指数暴力反弹,商品市场或“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以上为干扰棉价中长线反弹的三大因素,但考虑到棉花价格走势的不确定性的存在,建议中国纺企签订远月合同应谨慎采用ON-CALL点价模式,多关注市场变化,小心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