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纺织你会想到什么,是轻柔飘逸的丝绸、时尚多姿的服饰,还是舒适透气的家纺?纺织品不仅有“小身段”,更有“大智慧”。随着科技的突破,在海绵城市建设、防汛抗洪、垃圾处理等多个领域,纺织品作为一种新材料起到关键作用,不仅催生纺织领域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为其他产业转型升级、社会发展发挥作用。
近日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亚欧土工用纺织材料会议上,一系列新的产业用纺织品技术、材料和科研成果亮相。其中,不少成果引起国外专家、企业的兴趣,或将走出国门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建设。
看点一:可以“修路”的纺织品
高速公路、高铁建设……这些看上去厚实硬朗的“大家伙”,都离不开一块“布”的“绕指柔”。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副会长郑俊林说,纤维材料加工制成的土工用纺织品,嵌在沥青层中间,可以实现防渗、防护等作用,还能增强道路的耐用程度和使用寿命。
我国幅员辽阔,公路铺设方面曾面临非常多的挑战,也因此有了丰富的经验。比如,青藏公路的修建,让我国在耐高温、耐高寒、抗干燥等特性的土工用纺织品和技术上全球领先。这类产品和技术在论坛期间引起很多国外专家、企业的关注。郑俊林说,这些产品和技术或将走出过国门,服务于“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建设,未来国内土工用纺织品企业或将在沿线国家投资建厂,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和产能合作。
看点二:海绵城市建设的“护卫兵”
产业用纺织品不仅可以“修路”,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护卫兵”。
要想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净水”,需要时“放水”加以利用,屋顶、下水道、墙体、地面的“海绵层”至关重要。海绵层组成部分土工织物、土工膜很关键。这种材料,也是“纺织品”。
郑俊林说,依托先进技术,我国自主研发的土工织物、土工膜、过滤层等产品,不仅可以隔离雨水、改善屋顶和地表“下渗”能力,保证雨水不对房屋结构层造成侵害,还能避免细颗粒石土进入管道带来堵塞。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陵申在会议中表示,2016年我国土工用纺织品的纤维加工量增长9.2%,建筑用纺织品的纤维加工量增长14.2%。土工与建筑用纺织品将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坚实基础。
看点三:垃圾填埋“好帮手”
大到修路架桥、城市建设,小到垃圾填埋、河堤护坡,土工用纺织品的身影无处不在。特别是在垃圾填埋领域,高强度、耐环境的涤纶长丝纺粘土工布可称得上是“好帮手”,既能做好防渗作用,避免垃圾污染土壤,还能对垃圾分解处理有所作为。
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积极推动。论坛期间记者了解到,近五年来我国土工用纺织材料技术在高效、高强及智能化方面也取得了较大进步,如宏祥新材料研发生产的新型隧道防排水系统施工效率高,可做到“滴水不漏”;天鼎丰开发的纺织材料在水利、危废填埋场、高铁等工程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泰安路德公司带有光纤传感器的智能土工织物,可用于机场、桥梁、高速公路,提供土壤加固、结构安全监控和预警等功能。
未来,包括上述在内的产业用纺织品将拓展出更多应用空间,开拓出新的经济增长极,更好服务社会发展和百姓民生。
工信部提出,到2020年,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加工量在纺织工业纤维加工总量的占比将提高到33%,环境保护用纺织品、土工建筑用纺织品、生物基功能性纺织品主要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相信不久的将来,还会有更多高科技纺织品“诞生”,刷新着我们的认识,惊艳着你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