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彩通(Pantone)发布了2019春季色彩趋势报告,共12个颜色入选,以红、黄、橘调为主,绿、蓝和棕也在列,各自还有深浅之分。彩通执行董事Leatrice Eiseman表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些流行色代表着自信、振奋和快乐,有助于高级时装和街头风格更好地结合。正在进行中的2019春夏季纽约时装周恰巧印证了这些预测,许多品牌都“撞色”了。
作为专业色彩标准与数码解决方案供应商,彩通自2000年起在每年都会预测第二年的流行色,同时会在9月预测来年春天的流行色。所有与色彩相关的产业都可以参考这一趋势,这也是为什么人们每隔一段时间都会频繁地看到某几种颜色。
2018年是代表创造性与想像力的紫外光色、2017年是象征希望与活力的绿色、2016年则是几乎称霸化妆品包装界的静谧蓝和石英粉……
对色彩高度敏感的时尚业更重视这类预测,不止是彩通,还有潮流趋势预测机构WGSN等公司的报告都会成为时尚品牌的参考对象。品牌想要从中知道消费者最感兴趣的色彩、面料、纹理、纺织品、印刷品、图形和其他设计元素。
不过,大家都参考同一趋势的负面结果也很明显,就是市面上会出现许多廓形、色彩、主题相似的设计。由于数量太多,甚至无法分辨是否为有意抄袭,品牌间的法律纠纷也因此多了起来。
随着这种境况的发展,“趋势预测”已经演变为“趋势摆布”,预测报告反而成了设计师们的灵感源头,失去了自己的思考。“这是因为,人们总是需要一个确认,即便Zara发展得那样好,它还是需要参考别人的设计。”彩通一位匿名员工曾表示。
如果从更宏观的层面看这个问题,会发现如今消费品都有这样的态度。品牌方开发产品的标准都是偏向消费者需求,而长此以往,品牌越来越不愿承担风险,一味地迎合异想天开的消费者。这在上市公司中更为常见,服装产业里也是如此。
《华盛顿邮报》时尚专栏作家Robin Givhan曾写道,拖鞋、腰包、老爹鞋的大量出现恰恰证明了这一点。
当然,对于持有“商业优先于艺术”观点的人来说,依靠信息数据做判断绝不是错误的决定。但对于忠于艺术创作的人来说就不一定了,《纽约时报》时尚作者Vanessa Friedman近期的一篇文章中表示:“算法设计带来的压力太大了,我们对于消费习惯太过于熟悉,导致了一种偏见,即给人们他们想要的。”这也许是个安全的选择,产品能卖得更好。但这种趋势与时尚设计界的初衷背道而驰——在人们看到之前,给予他们从未知道自己想要、也无法想象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