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2018世界纺织服装教育大会在东华大学开幕,来自全球26个国家127所高校和行业协会的385位纺织服装教育领域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围绕纺织服装的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教育国际化等问题开展研讨。这也是继第83届世界纺织大会之后,在东华大学举办的又一世界级纺织学术盛会。会上,“一带一路”世界纺织大学联盟(以下简称为“联盟”)正式成立,该联盟系当前参与高校最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覆盖率最高的世界纺织类高校联合组织。
人造血管、防雾霾口罩、大飞机内饰、防弹衣、航天器电池基板、货运飞船天线……随着科技日新月异,曾是“传统”代名词的纺织业也玩起了“变脸”。面对老纺织玩“变脸”,纺织服装教育该何去何从?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消费国、出口国,如何培养适应新时代变化的纺织人才?中国向世界发出邀请,2018世界纺织服装教育大会应运而生。
本次大会是首届世界纺织服装教育大会,以主题报告及分论坛的形式,聚焦纺织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纺织教育国际化、纺织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纺织教育教学改革四项议题,覆盖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职业教育以及继续教育四种类型。
教育部高等学校纺织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东华大学纺织学院教授郁崇文在交流发言中表示,“纺织+”人才已然成为世界纺织服装教育的主流,“纺织+材料、纺织+贸易、纺织+机械……与其他知识的多模块结合,将赋予纺织服装教育更多功能,激发更大的发展潜力”。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会长倪阳生在大会主题报告中也谈到,在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背景下,纺织服装行业转型升级进入关键阶段,对各类人才需求巨大,人才成为纺织服装行业企业突破发展的重点。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威尔逊纺织学院院长大卫·亨克斯(David Hinks)教授说,美国的纺织产业正在复苏。全球纺织产业日新月异,变化不断,这也强调了我们需要行业精英、学者和政府在一起探讨怎样建立共赢的合作关系,从地域乃至全世界更好地迎合纺织产业的发展需求。
据悉,当新一轮纺织“革命”方兴之时,东华大学就嗅到了这场“革命”可能给传统纺织服装人才培养带来的冲击,开始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寻求“纺织+”的探索与尝试。学校早早就开设了纺织机电一体化、生物医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等当时看来十分“时髦”的课程和专业方向,通过学科“嫁接”对纺织类专业人才实施分流培养,同时面向国家战略需求进行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对此,纺织学院院长顾伯洪教授表示,纺织教育要在继承中实现创新发展就必须走“交叉”路线,“这既是行业的需求,更是教育自身的需求”。
时至今日,伴着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这些“有意为之”也逐渐让东华大学尝到了学科交叉、跨界合作带来的发展甜头。“天宫”飞天、“神舟”航天员服装研发设计、高性能碳纤维打破世界封锁填补中国空白……在航空航天、特种防护、军工生产、建筑、环保、智能可穿戴等领域,东华总能打破大家对昔日老纺大的偏见和误解,不断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2017年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后,学校围绕建设“现代纺织科学与工程”世界一流学科,确定了以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为主体,纺织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设计学等三个优势特色学科为对应学科,同时辐射带动控制、机械、环境、化学、管理等相关学科,立足中国特色,瞄准世界一流,着力发展“新型纤维材料”“先进纺织智能制造技术”“生态纺织染整技术”“服装科技与时尚设计”“纺织新材料”“纺织软物质科学与技术”等跨学科、综合性、涵盖纺织全产业链的六大学科领域。
在本次大会上,东华大学联合其他18个国家共33所具有纺织特色的大学,正式成立“一带一路”世界纺织大学联盟,为助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作出了又一次新的尝试。
责任编辑: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