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棉花(14770, -70.00, -0.47%)公证检验网发布的最新数据,2018/19棉花年度河北省衡水市棉花公证检验数量同比大幅减少,由此推断当地籽棉资源存在大量外流情况。
截至12月25日,棉花公检网显示衡水市只有3家400型加工企业累计送检新棉1333包计300.3046吨。历史数据显示,上年度同期该市累计有7家企业累计送检棉花6244包计1406.1037吨,同比减少78.65%,减幅较大。
通过上面列举的数字对比,给业内人士最直接的印象,一是本年度当地400型棉花加工企业经营举步维艰;二是当地籽棉资源外流严重。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站反映,本年度当地棉花实播面积90万亩,同比减少10%;10月份当地籽棉单产为255公斤/亩,全市籽棉总产量为22.95万吨。
12月20日,当地棉农籽棉交售比例已经超过70%,亦即有22.95×70%=16.07万吨籽棉已经出售给棉花加工企业。如按平均衣分率38%计算,到目前为止当地棉企已加工皮棉折算籽棉为300.3046÷38%=790.2753吨,与上面计算得出的全市籽棉交售数量相去甚远。
当然,由已送检皮棉数量折算当地企业的籽棉收购数量有失偏颇,如果再加上自产自用的絮棉、出于自身原因400型棉企没有送检部分以及流向200型小厂的籽棉,仍与与推算出16万吨的籽棉已交售数量有较大差距,而这部分籽棉源的流向只能有一个解释,那就是外流。通过重新研究中国棉花公证检验网发布的数据,发现毗邻衡水市的河北省邯郸市、邢台市、沧州市以及山东省德州市、天津市的本年度棉花送检数量远远超过了衡水市,不难看出本年度当地籽棉资源可能多流向了以上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