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服装行业的细分化越来越明显,不少服装品牌的快反订单都是直接外发加工的。但是在如何选择优质的外发加工厂时,大部分品牌是没有经验的,甚至寻寻觅觅了半天,合作后才发现并不符合要求。究竟该如何选择外发加工厂,下面这5点你必须要考虑进去。
工厂范围——500公里范围内
快反模式对反应速度要求很高,因此,实施快反模式的企业,对供应商的选择往往有一定的地域限制。原则上是尽量靠近公司。比如实施JIT的汽车厂,要求其零部件配套厂建在总装厂周围5公里范围内,这样才能实现内部的“0库存”。
服装界的快反标杆ZARA,也在其总部周围聚集了40多家服装加工厂。为了追求极致的“快”,ZARA花费巨资,建立了地下传送带,把这些工厂和总部连接在一起。
中国的快反品牌,多数集中在广州、福建、杭州等地,核心原因就是这些地方有充足的配套资源,能够支撑快反体系的建立。
随着近年来沟通工具(视频会议、微信群等)、高铁和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让配套厂的地域范围适当的放宽了。现在500公里范围内,反应速度都能够接受。
因此,在选择工厂的时候,是有一定局限性的。要在“距离”和“成本”之间做权衡。
这几年,服装产业转移的趋势很明显——从东南沿海向中西部转移。原本国内相对聚焦的8个服装产业带(杭州女装产业带、青岛女装产业带、东莞女装产业带、福建男装产业带、广州男装产业带、常熟男装童装产业带、温州正装产业带、湖州童装产业带),现在依旧有一定的影响力,还存在相当多的成熟工厂,但规模已经逐渐微型化。
最近5年,湖北、江西、安徽、河南、四川、部分地区等地开始大量出现服装加工厂,虽然还没有明确的产业带聚焦,但其加工能力已经隐隐超过这些传统产业带。
工厂规模——门当户对
平均订单/10=工厂人数。比如平均订单量1000件左右,那么选择100人左右的中型工厂比较合适。平均订单在300件左右,再找100人的工厂就有点多余,30人左右的小型工厂比较合适。
对于快反系统的改造来讲,我个人不太建议找很大规模的工厂。因为快反模式会产生很多临时性的紧急追单/插单需求,只有成为工厂的核心客户,他才会配合你的需求。可是规模大的工厂尽管看起来高大上,但是“店大欺客,客大欺店”。我们做快反的,宁为鸡头,不为凤尾——宁可成为小工厂最核心的客户,也不要做大工厂的最小客户。
快反模式的首要原则就是“反应速度快”。虽然我们找的是那些规模不大的工厂,但是我们还是要要求这些工厂的基础环节——验布、版房、裁床、缝制、后道、包装等环节,必须要具备。对于一些二次加工的工序,比如洗水、绣印花、钉珠等,也要有足够熟悉的资源。换句话来说,这些小厂只是规模小,但其配置,和大厂并没有什么区别。
做快反的选厂,要注意一个错误的观念:我要的只是产品,工厂只要能生产出我要的产品就行!别的我不在乎!这个想法对传统服装订单没问题,但对快反订单来说,如果工厂没有这些配置,真要做紧急翻单的时候,工厂可就没有那么快的反应速度来配合你了!
工厂管理——细节处见水平
管理是否到位,看现场就能知道了。厕所是不是干净、地面是否干净、机器是否整洁、车间运转的发动机声音是否连续轰鸣等。如果这些细节都好,说明这家工厂管理不错,现场问题不多。因为管理人员是有精力去管到厕所、地面等地方。如果现场问题多,管理人员焦头烂额,根本无暇顾及到这些细节。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老工人比例(人员流失率)。这个工厂员工中:工龄1年以上的有多少?工龄3年以上的又有多少?这些数据可以通过现场询问的方式来了解。
老员工占比高,说明这个厂稳定,也就侧面证明了这个厂的管理水平。而且,老工人比例高,这个厂的质量水准也相对稳定(不是质量水平高,而是质量稳定)。
访厂的时候可以了解到这个工厂曾经做过的品牌。如果一个工厂是几年前做过一些好的品牌,但是工厂流动率比较高的话,要当心,当初那批工人也许都走光了。
工厂专注度——产品集中度超过70%
判断一个工厂是否适合做快反,初期很难判定其专业性。那么就从其订单的集中度来判断。专注于做一类衣服的工厂,其专业化水平,加工的成本等都在可接受范围内。如果这个工厂本身规模就不大,还各种品类都做,很难相信他能有多少专业知识的积累。
工厂老板的理念也很关键。要看老板是不是认同快反的趋势,有没有野心做的更大。如果工厂老板对快反没信心,个人也小富即安,那么这个工厂在进行生产方式、交货方式、排单方式改造的时候,可能会遇到非常大的阻力。这样的工厂,短期内可配合做货,但长期来看,无法融入快反体系。
在对工厂配置、现场管理、订单集中度等考察完毕后,建议和工厂老板进行一次坦诚的沟通。把快反订单的形态告知,如果工厂老板态度很明确,那就差不多了。至于说是否进行战略合作,那是后话,不合作了三五个月,工厂不会头脑一热就跟你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