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随着国内储备棉去库存化进程的推进,后拋储时代棉花市场如何演绎,如何才能解决国内棉花产销缺口,增加进口棉成为了近两年的共识。那如何才能增加中国棉花进口量呢?
既要保护国内纺织行业稳定,又要满足国内需求,增发配额数量也许是目前最好的方式。在众多业者的呼喊声中,从2018年开始,已经停止3年增发的滑准税配额再次登上历史舞台。今年4月12日,发改委就继续增发滑准税配额正式发出公告,这为国内棉企采购进口棉提供了有力保障。此政策发出一周后,储备棉轮换公告也相继公布,其暂定今年轮出100万吨储备棉。一方面消化历史库存,一方面补充进口棉,棉花回归市场化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主旋律,在市场化进程中似乎总会遇到很多波折,而从去年爆发的中美贸易战就成为目前棉花市场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年初行业内很多人普遍认为,进口棉春天的号角已经吹响,所以国内进口棉贸易商也是摩拳擦掌,增发配额消息发出后,很多企业就订购了大量远期船货。尽管本来作为进口棉占比最高的美棉,因高额关税挡在了国门外,但根据海关数据,2018/19年度以来(2018.9-2019.5)我国累计进口棉花162万吨,同比增加74.8%。可以看出,棉花进口未受太大影响。这样问题就来了,如果能按正常消化,增加的进口棉也能消化一不少,但是由于中美贸易争端难以顺利解决,以及美方对我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棉价一再探底,需求遇冷,国内港口库存急速攀升至 40万吨以上,再创历史新高。
7月9日,ICE美棉主力合约突破前期低点64.70美分/磅,创2016年6月中旬以来三年新低62.84美分/磅,港口棉商心态再受重创,保税区库存不断累积。中美贸易磋商结果不明确,进口棉贸易商难以确立操作方向,通关心态也越来越谨慎。期货大幅下挫,国际棉价Cotlook A指数也跟随创近三年低位,据卓创统计,7月10日价格为74.3美分/磅。近期青岛港、张家港等主要港口,美金价、人民币价格均承压下滑,商企购销再度陷入困境。
虽然今年增发配额已经下发至企业,但因国内棉价降幅也较大,进口棉无太大性价比优势。另一方面,因低价国储棉继续轮出,满足了大量低等级棉纱企业的需求。因此,进口棉的消化暂时主要依靠一些企业刚需采购,短期高库存的状态或仍将持续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