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进步,化纤长丝织物已融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广泛应用于时尚女装、功能性户外运动服、特种防护服、智能穿戴等服装领域和时尚床品、遮光窗帘、新型墙布等家纺领域,还广泛应用于医疗与卫生、过滤与分离、安全与防护、文体与休闲、隔离与绝缘、结构增强、航空航天、土工、建筑、农业、汽车等产业用领域。毋庸置疑,化纤长丝织物正逐步为人们所依赖。
那么,该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如何?接下来该怎样实现协同发展?7月30日~31日,2019年中国化纤长丝织造供应链发展研讨会在江苏海安召开。会议以“协作·共享·创新”为主题,旨在推动我国化纤长丝织造全产业链协同创新与发展,掌握供需变化,分享创新信息,防范市场风险,促进上下游合作。
本次会议由中国长丝织造协会、海安市人民政府主办,江苏海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承办,来自长丝织造、化纤原料和生产、印染面料、服装等产业上下游企业的相关代表参加了会议。
产量年均增长15%
充满市场活力和发展潜力
长丝织造是指将纤维长丝织成纺织品的过程。我国化纤长丝织造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随着技术的进步,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宽,化纤长丝织物产量已从2000年的41亿米增至2018年的508亿米,年均增长15%,远高于全纺织行业年均3%左右的产量增幅,是增长速度最快的纺织产业之一。行业的年产值超过2000亿元,年出口量超过150亿米,已连续8年位居纺织行业机织物出口量第一位。
“目前,化纤长丝织造产业已是纺织工业中最具创新活力、市场活力、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中国长丝织造协会会长王加毅自豪地说道。
一般来说,长丝织物是指经向为化纤长丝的织物。按照纤维原料的不同,可分为涤纶长丝织物、锦纶长丝织物和粘胶长丝织物等。那么,近几年,作为原料的涤纶长丝、锦纶长丝和粘胶长丝产业的发展又各是怎样的呢?
盛虹国望高科营销副总监菅新春在介绍涤纶长丝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时指出,我国涤纶长丝产能在2013年~2017年间增长缓慢,期间增长约350万吨,自2017年起开始快速增长,至2018年年底增长了近460万吨,预计2019年~2020年仍将以300万吨/年的增速增长。
锦纶作为仅次于涤纶的化纤品种,近些年不管是产能还是产量都在不断壮大。据海安市化纤业总商会会长、江苏纬洲化纤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忠国介绍,其产能规模从2008年的162万吨/年逐步扩张至2018年的375万吨/年,复合增长率达到8.7%。其中,锦纶在纺织品领域的应用发展较快,民用丝产能从2008年的102万吨扩张至2018年的277万吨,复合增长率为10.5%,大大领先于其他锦纶工业丝、渔网丝、短纤等市场的发展。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粘胶长丝也以再生纤维素纤维特有的优势占领了较为广阔的市场空间。据新乡化纤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处处长焦东川介绍,目前,粘胶长丝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已从过去比较传统的绣花线、被面、富春纺、乔其领域,被广泛应用于纺织服装、家纺、制线、装饰产业等领域,以绿色环保为驱动的价值增长优势正在形成。同时,随着上下游产业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国内外两个市场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形成了粘胶长丝产品“走出厂门就是国门”的局面。
“不难看出,我国长丝织造产业是具有发展优势的产业。2018年,全球纤维加工量达9927万吨,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近5460万吨,其中,化学纤维加工总量为4671万吨,占全部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的85.5%,而其中75%左右是化纤长丝。”王加毅信心十足地分析道。
另根据相关数据,预计到2050年,全球纺织纤维消费量将达到2.53亿吨,其中化纤长丝织物消费量年均增长3%,而天然纤维织物消费量年均增速只有1%左右,化纤长丝织造产业市场潜力巨大。
生命力依然强劲
产业转移将带来新的生机
据记者了解,目前,我国长丝织造产业主要集中在江苏省的苏州市吴江区,浙江省的湖州市,嘉兴市以及福建省的晋江市等发达地区。国内棉纺织、针织等产业在“十一五”期间已经开始由我国的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以及东南亚地区转移。化纤长丝织造产业能够消化沿海发达地区相对高企的生产要素成本而始终保持健康快速发展,说明该行业的市场潜力和竞争优势依然存在。
谈到其快速发展的必然性,王加毅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第一,与天然纤维相比,化纤长丝织物具有原料成本最低;工序短,无纺纱成本;原料强力高,断头少,效率高,用工少;产品变化多,利于创新;产品应用范围广,服装、家用、产业用三元并重,应用范围不断拓展等优势。第二,其设备以喷水织机为主,与喷气、剑杆、片梭织机相比较,喷水织机耗电最低;投资最省,国产化率最高;生产过程无静电现象;最适合生产疏水性化纤织物。第三,原料丰富多彩且织造工艺组合多样,具有极好的产品创新性。第四,喷水织机污水处理完全可控。当前,我国长丝织造产业污水处理技术是成熟的,成本是合理的。
“化纤长丝在替代丝绸、棉、毛、麻等天然纤维,满足人民生活需求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其中除了成本因素外,还因为化纤长丝织物具有强劲的生命力。一方面是因为化纤长丝织物不易起毛起球,而且部分性能超越了天然纤维。另一方面,化纤长丝织物技术含量高、创新点多,可以满足服装、家纺、产业用各领域各种需求。”王加毅总结道。
值得一说的是,尽管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市场活力依然存在,但是受资源约束影响,各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在土地、电力、税赋、劳动力等诸多成本方面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加之近年来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政策调整,我国化纤长丝织造产业正向苏北和中西部地区转移。
王加毅认为,产业转移将为长丝织造产业带来新的生机。他说:“借产业转移契机,新兴产业集群能够做到在提档升级的前提下做好增量。在产业新区中,绝大多数企业把提档升级放在首位,他们借转移之机淘汰旧设备,引进先进的新设备,实现企业的产品创新、技术进步、降本增效与扩大产能的有机统一。”
同时,在新建产业园,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等也会得到有效落实。据了解,喷水织造工艺中,经丝上浆需要使用一定量的油剂,引纬水流与浆料及油剂混合后产生了一定的污水。但由于喷水织机废水污染物含量较少,且以油剂和浆料为主,经简单处理后即可以实现回用。也就是说,喷水织机生产用水,只要落实了污水处理措施,中水可以多次回用,除因蒸发需要少量补充新水外,基本接近零排放。
“全行业污水处理的实际是管理问题。在新建产业园,无论是自建污水处理设施还是园区统一管理,新建企业都能做到100%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率达到90%以上,甚至有的企业能达到100%。长丝织造产业并非污染产业。”王加毅强调道。
上下游协同创新
加强供应链管理寻求共赢
在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纺织处处长曹庭瑞看来,本次会议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的主题意义重大。他表示,在纺织行业低速增长、外部环境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产业上下游企业共聚一堂,找准产业发展短板,理清行业发展思路,分析市场需求变化,寻求合作共赢路径,有利于提振行业发展信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那么,上下游产业链如何实现共赢?对此,王加毅在会上提出了供应链管理的思路。
供应链管理是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在核心企业的协调下,以协同商务、协同竞争为商业运作模式,通过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技术、信息技术和集成技术,达到对整个供应链上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业务流和价值流的有效规划和控制,从而将客户、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服务商等合作伙伴连成一个极具竞争力的战略联盟。
王加毅认为,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在助力做一流企业、协作开发新产品、稳定销售渠道、减少企业库存、增强企业竞争力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对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意义重大,是应对我国纺织服装产业面临的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有效措施,是实现我国新时代纺织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也在会上提出产业链协同创新的建议。他说,我国纺织行业产业链具有紧密的上下游配套关系,因此彼此加强合作,可以推动整个行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事实上,作为全国知名的锦纶产业集群地之一,海安也很期待通过上下游之间的合作,推动本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海安市时尚锦纶产业园区建设指挥部总指挥李春旺表示,近年来,海安紧紧围绕“打造千亿级锦纶产业基地”目标,建成了高新区时尚锦纶产业园区、开发区常安纺织园、墩头镇化纤产业园三大锦纶产业集聚区,拥有锦纶新材料企业200多家,2018年实现销售217亿元,比2017年增长16.6%。以文凤集团、弘盛新材料、永通新材料、中平神马等龙头企业为引领,海安年产锦纶6切片100万吨,锦纶66切片20万吨,锦纶丝产量占全国的1/8。
“此次化纤长丝织造供应链发展研讨会的召开,将给海安市纺织化纤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海安将以此次大会的召开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合作,加快建立完善产业自主创新体系,助推产学研结合,推动化纤纺丝、织造上下游产业紧密结合,加强产业链对接,全面提升产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李春旺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