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中国纺织业的投资新“绿洲”!
——中纺联副会长徐迎新撰文深析中非纺织业合作前景
近年来,中国纺织产业对非投资保持持续增长趋势。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徐迎新近日为《中国投资》杂志非洲版2019年8月号撰写署名文章——《中国纺织业的投资新“绿洲”》,阐释了非洲纺织服装产业巨大的发展空间、纺织产业投资非洲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对中非纺织业投资合作的展望。本报转发全文,与行业读者分享。
徐迎新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会长
非洲本土的纺织服装整体生产能力在下降,但是消费市场却在缓慢增长。中国纺织产业对非投资保持持续增长趋势。
●中非纺织业投资合作展望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国纺织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产业发展呈现出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中国纺织业产业水平和规模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是全球纺织品服装最大的生产国、出口国和消费国。近十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中国纺织业全球布局的步伐在加快,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非洲新兴市场开始步入中国纺织业的视线。如果说,东南亚、南亚等地是中国纺织企业过去十数年来对外投资的首选,非洲大陆在未来则有望成为中国纺织产业国际投资的新绿洲。
非洲纺织服装产业
巨大发展空间
与全球纺织服装产业平均发展水平相比,非洲本土的纺织服装产业整体发展是滞后的,从上游的原材料生产、中游的纺纱印染织造再到下游的服装家纺等终端品制造销售都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非洲拥有多个优质棉产区,但棉花单产能力不高。棉花是非洲重要经济作物之一,以贝宁、马里、乍得、布基纳法索等棉花四国为代表的撒哈拉以南、赤道以北的西非地区是非洲优质棉花原料的重要产区,棉花产量约占整个非洲的三分之二。非洲籽棉产量约占全球的6%,目前棉花年产量约140万吨左右,随着非洲棉花种植面积的持续扩大,产量还将有望进一步增加。
然而,虽然非洲棉花的种植面积在增加,但产量增长速度却相对较慢,主要原因在于非洲整体棉花单产能力较弱。与美国、印度、中国等产棉大国相比,非洲棉花的单产水平很低。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相关数据显示,2018至2019种植季,非洲各重要产棉国的棉花平均单产能力仅为25公斤每亩左右,而全球棉花平均单产能力在53公斤每亩左右,美国的单产能力超过62公斤每亩,中国则已经超过110公斤每亩的水平。
非洲纺织产业价值链高度分散,整体产能呈下降趋势,产业发展主要靠FDI驱动。非洲大部分国家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的纺织产业链,近年来纺织整体产能也在呈下降趋势。根据ITMF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7年,非洲环锭纺纱产能逐年下降,纱锭数从2010年520万减少至350万。转杯纺纱产能也在下降,从2012年的16.9万头减少至15.1万头。无梭织机产能有所增长,装机数量从2011年的1.4万台增加到2017年的1.9万台。因此,尽管部分非洲国家盛产棉花,但仍需大量进口纺织面料及辅料从而进行服装等成品的生产加工,产品制造周期较长,产品附加值较低,产业技术能力也十分薄弱。终端产品与来自亚洲的进口产品比,品质和价格上均处于劣势地位。近年来,跨国二手服装在非洲多国的畅销进一步对非洲本土纺织产业发展造成了巨大压力。
目前非洲的纺织产业发展主要依靠外国投资驱动。随着埃塞俄比亚等国家开始大力吸引外商投资纺织业并取得阶段性进展后,非洲多国政府纷纷开始效仿并推出相应鼓励政策,希望借助外商的资金、技术等力量发展本国纺织业,并提高就业率。
非洲纺织品服装贸易逆差明显,逆差额增长迅速。根据联合国贸易商品统计数据库(Comtrade)的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非洲的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为148亿美元,进口额为181亿美元,2016年非洲纺织品服装出口额降至136亿美元,进口额则增长为215亿美元。2010至2016年的贸易逆差从33亿美元扩大到了79亿美元,增长率为139%,年复合增长率为5.7%。由此可见,非洲本土的纺织服装整体生产能力在下降,但是消费市场却在缓慢增长,需求增强的趋势比较明显。
纺织产业投资非洲的机遇
1、非洲拥有大量的年轻劳动力(平均年龄20岁左右),并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保持充沛的劳动力供给水平,且劳动力价格极具竞争力。
2、部分非洲国家拥有石油等能源优势以及棉花供应等原料优势。
3、非洲大部分国家享受美国和欧洲的特惠贸易政策,比如美国的“非洲增长与机遇法案”(AGOA)允许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近40个国家对美无配额免关税的出口纺织服装产品。欧盟与非洲之间的“除武器外全部免税(EBA)”协议相关优惠条件,也允许非洲国家无配额免关税的出口纺织服装产品至欧盟各成员国。
4、非洲各国近年出台了多项优惠激励政策,如出口激励措施、外汇管制宽松、投资免税政策、出口退税待遇等,为外商投资创造有利营商环境。
5、非洲目前人均纤维消费量(2.6公斤)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12公斤),具有很大增长空间,随着非洲中产阶级的快速增长以及凭借年轻人占主导地位的人口结构优势,非洲自身的巨大消费市场潜力不容小觑。
纺织产业投资非洲的挑战
从现实角度看,纺织业投资非洲也面临着较大挑战。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政局稳定性、政策持续性和环境安全性风险是对非投资企业共同面临的考验。政局的稳定、投资相关政策的可持续以及社会环境安全等是纺织企业对非洲国家进行资本投资和产能合作面临的首要问题。如埃及此前的持续政局动荡严重制约了在埃及纺织企业的发展。2018年3月埃塞时任总理突然辞职也对在埃塞投资的纺织企业信心产生了影响。政府更迭造成的投资政策变化以及社会治安、恐袭威胁等安全隐患都是影响纺织企业选择非洲作为投资目的地的干扰因素。
部分非洲国家基础设施配套薄弱,纺织产业链尚未形成。纺织产业发展需要配套相对成熟的基础设施,如充足稳定的水电供应、通畅便捷的陆路交通等,而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是部分非洲国家存在的困难,以埃塞为例,虽政府正在竭力完善配套,但实际情况仍不尽如人意,目前其物流运输、仓储等效率低下且价格高企。同时,纺织产业上下游流程较多,产业链衔接紧密,非洲部分国家纺织产业链不健全,生产原料供应、辅料配备依赖进口,导致制造周期延长,无法满足要求严格的快速反应订单,同时生产成本也相应有所增加。
埃塞俄比亚纺织工人
非洲国家纺织产业一线工人的操作技能有待提高,部分国家高级管理人才缺失。因本国纺织服装业发展缓慢,很多非洲国家纺织企业一线工人操作技能偏弱,专业技能培训师资匮乏。纺纱、服装制造等劳动密集型生产工厂需要的高级管理人才缺失,投资企业前期需要付出的人力资源培养成本较高。
部分非洲国家金融体系羸弱,外汇管制严格,企业在投资所在国当地融资困难、利润汇出也面临阻碍。非洲部分国家自身金融体系羸弱,无法提供金融贷款,或申请贷款手续繁杂,短时间无法获批。纺织产业海外投资前期需要大量资金进行厂房建设,设备采购和原材料筹备等,如所在国无法提供贷款服务,部分企业仅靠国内自筹资金实现项目建设困难较大。同时,很多非洲国家因金融体系脆弱,对海外投资企业的利润汇出要求十分严格。
部分具备纺织业投资优势的非洲国家
非洲是世界第二大洲,也是人口第二大洲。非洲陆地总面积3020万平方公里,是中国国土面积的3倍多,人口12亿左右,平均年龄20岁,与其他大洲相比,人口结构最为年轻。非洲共有54个国家,按照地理位置分为北非、东非、西非、中非和南非五个地区,虽然大多数国家的农业、能源及矿产等自然资源均较为丰富,但具体到纺织产业投资选择上来看,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却有较大的不同。
位于东非的埃塞俄比亚因其稳定的宏观政经形势、政府对纺织行业的鼓励措施和专业园区建设、廉价和较大规模的人口红利、廉价电力以及对欧美出口零关税等综合优势,近年来成为纺织企业对外投资的新热点。江苏阳光集团与埃塞俄比亚签署了9.8亿美元毛纺项目协议,正在分步实施;无锡一棉的埃塞30万锭棉纺项目开始开工建设并即将投产;无锡金茂在埃塞投资4000万美元创办色织面料与服装工厂;广东慧达2016年与埃塞投资委员会签订合作协议, 21万平方米的纺织服装工业园也进入施工阶段。
非洲北部的埃及拥有历史悠久的纺织业发展史和质优价廉的棉花原材料,其亚欧非连接处的优越地理位置、国内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丰沛的人力资源和较低的生产成本均具备非洲领先优势。埃及国内政局稳定后,政府积极调整经济结构、重新修订投资法、推出多项鼓励措施并将纺织服装业作为重点吸引外资产业,也成为纺织企业全球布局的新选择。目前,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是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在埃及投资的主要区域之一。绍兴柯桥雷楚针纺有限公司总投资3000万美元的纺织项目正式签约,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4000万美元,解决当地就业500人以上。中国纺织业领军企业山东如意也有计划在该区投资。
非洲东南部岛国马达加斯加近年开始将发展纺织服装产业作为其国家重点目标之一,在积极吸引外资的同时也在筹划建造国内专业纺织服装产业园。马达加斯加气候宜人,劳动力充足,且拥有对美对欧出口纺织品服装免税优势。内蒙古鹿王羊绒有限公司在马达加斯加深耕20年,并计划进一步完善在马达加斯加的产业链。
中非纺织业投资合作展望
优势互补是推动中非纺织业合作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5至2018年,纺织产业对非净投资额为2.53亿美元(含部分回撤资金)。其中2015年仅为1902万美元,2017年达到近年新高,超过1.1亿美元。2018年纺织产业对非投资额虽回落至6380万美元,但从近年整体数据来看,纺织产业对非投资还是保持了持续增长趋势。从投资类别来看,纺织产业链上游的棉纺行业、化纤行业到下游的服装加工行业均有涉及。从投资区域来看,涵盖区域较广,其中北部、东部和南部非洲国家是纺织产业重点投资目的地。从具体投资国别来看,埃塞俄比亚和埃及是纺织产业最主要投资国别。
风险往往与机遇并存,对中国纺织企业来说,投资非洲,尤为如此。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在当前的国内外政经环境下,投资非洲的时机较好,对很多纺织企业具有极大吸引力。从政府层面看,中非合作论坛为中非关系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在政治、经济合作,促进人文交流、保障和平安全等多方面为中国企业开展对非产能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从协会支持来看,以中纺联为代表的众多纺织业相关协会,都在积极为企业“走出去”进行产能合作,尤其是对非开展投资合作服务,在数据整理研究、投资政策分析、落地项目支持、投资调研考察、政企桥梁搭建等多方面发挥独特作用。
中国与非洲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中非之间在全球新形势下的紧密友好合作,不仅能够有利于共同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更能谋求共同发展,实现“双赢”。在此大背景下,中国纺织企业投资非洲,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