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以来,郑棉CF2009合约盘面价格上破万二关口,国内皮棉无论基差报价还是一口价资源相应上涨,棉花加工企业、套保比例低的贸易商纷纷表示压力减缓、信心回升。
目前,江苏、河南、山东等内地仓库“双29”手摘棉公重报价普遍上探12600-12900元/吨(少数棉企报价达到13000元/吨左右);“双28”机采棉公重报价在12000-12300元/吨。一是品质不同的皮棉价差因棉企上调基差而不断拉大;二是现货基差成交冷清,纺企及中间商更倾向于“一口价”采购;三是南疆机采棉因杂质少、回潮低,更受内地棉纺织企业的关注。
对于近期棉花价格普涨300-500元/吨,大部分棉纺织厂及服装企业表示消化的难度较大,想通过棉花、涤纶短纤等原料上涨来拉动下游纱布价格上涨的希望不大,担心再度形成产业“肠梗阻”问题,因此近半个月来棉纱出厂报价、各轻纺市场报价连续企稳,提价极为谨慎。
据了解,近日河北、山东等地一些小型织布厂、服装企业因缺少代加工订单、无法维持正常生产而选择减产或放假。山东德州某纱厂表示,5月份以来出货以C21S到C40S普梳纱为主,净利润仅够维持生产,而附加值较高的JC40到JC80S精梳纱及C50S以上普梳纱询价、出货则较稀少(该厂6月中旬已陆续停产50S及以上支数棉纱生产和接单),原料很难带动下游纱布及服装等价格和销量上涨。
自3月中旬开始内销市场转暖,目前秋冬季订单已进入交货补单状态,6-8月份淡季难以避免,且高支纱、高支高密坯布的出口订单恢复大幅低于预期,“短平快”的小单纺织企业利润较低。进入7-8月份棉纺织企业的现金流普遍紧张,为降低风险渡过难关,在原料上随用随买,采取二班改一班、前后道轮流开机甚至减员等措施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