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月复工复产开始,全球新冠肺炎感染人数从10万、20万开始慢慢增长,随后越来越快,一直到现在的超过900万,丝毫没有停止下来的迹象。
在这样史无前例的疫情冲击下,纺织人的生产经营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订单接不到,布价不断降,库存不断升。就在整个纺织行业陷入低迷的时候,一个个炒作起来的概念让一些人仿佛看到了救命稻草,拿出宝贵的流动资金投入其中,最终大部分人收获的只是一地鸡毛。
口罩:从“硬通货”变成“滞销货”
在年初的时候,受新冠肺炎突然爆发以及国内口罩产能不足的影响,口罩行业变成了新的风口,什么东西只要沾上“口罩”两个字,都会变成香饽饽。
王经理是一家面料企业的负责人,他早在2月份就嗅到商机,投入50万元注册了一家医疗设备制造公司,开始生产疫情期间“一罩难求”的KN95医用口罩。
按照目前的产能,这家工厂每天可以生产近1万只口罩。但因需求骤减,到了5月底,王经理这家临时转型的小工厂就已积压了100多万只KN95口罩库存。
即使如此,也不敢停产——停了就意味着工厂倒闭。原先面料工厂的大量工人靠着口罩行情度过了难关,而在面料订单同样惨淡的情况下,一旦口罩生产停下,这些工人怎么办?
由于口罩生产门槛不高,但利润丰厚,而常规的坯布面料因为疫情原因需求骤减,因此选择转产口罩的纺织人并不在少数。2-3月份的时候,口罩的利润确实非常不错;但4月开始,因为原料熔喷布价格暴涨,企业几乎只能进行保本;5月以后,市场上口罩开始供大于求,账面上可能是赚的,但是生产出来的产品已经卖不掉了……
涤塔夫、春亚纺:亿米大单退潮,价格比原先更低了
除了口罩之外,受疫情影响,防护服也变成了市场上的刚需。
由于无纺布产量不足,且价格被炒作得越来越高,便宜的春亚纺、涤塔夫走入了大家的视野。
因为疫情原因,织造企业订单缺失,长期处于低开工率的情况,聚酯厂家涤丝库存高企,加上原油价格历史性下跌,最终涤丝价格直线走低。
布卖不掉,原料价格又那么低,4月中旬,210T涤塔夫的价格仅仅只有0.8-0.9元/米。但在防护服概念的炒作下,市场上出现了1.3亿米大单,不少纺织企业表示他们趁着这波行情清空了210T涤塔夫的库存,又有更多的企业把机器转做210T涤塔夫,该产品的价格也大涨到1.2-1.3元/米。因为生产门槛低,热度一起来,大量织造厂家纷纷转产。
但好景不长,仅仅一周多时间过去,涤塔夫热度快速下降,价格也跌得比原来更低,只有0.7-0.8元/米。最近小编在采访织造企业的时候,一位织造企业表示最近没有什么产品好卖,但最难卖的一定是190T、210T的涤塔夫。
此外,一位贸易商也表示,和无纺布不同,春亚纺、涤塔夫制作的防护服没法天然降解,因此基本无法出口到欧美国家,好多的这类防护服直接就卡在海关动不了了。
喷水织机:高利润的梦醒了,只剩下过剩的产能
出现一个风口,一堆人蜂拥而至的现象并不是个例,2018年的喷水织机转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并且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2018年上半年,因为前两年开始的喷水织机改造,江浙地区喷水织机数量骤减,导致常规产品供不应求,春亚纺、涤塔夫这些常规“烂布”利润甚至超过了四面弹、T400这些功能性面料。
这样的高利润给了纺织人一种常规坯布会一直火热下去的错觉,到2018年夏天,大量的喷水织机在苏北、安徽、湖北等外围地区投产,到了2018年年底,这部分产能陆续进入市场了,整个市场就难以抑制地出现了产能过剩的局面。
也正是这样的产能过剩,导致了2019年的“寒冬”,也缩减了纺织企业在今年面对疫情时的抗风险能力。
编后语:太阳底下从来没有新鲜事,哪怕有了一次次失败的教训,但当一个个所谓的风口出现,依然还是会有无数的人蜂拥进入,哪怕到最后,除了少数人赚得盆满钵满,大部分人都碰得头破血流。逐利是人的天性,抓住风口也不是一件坏事,只不过在做这些事情之前,不能仅凭一腔热血,还需要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