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加快转内销市场准入、促进“同线同标同质”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保障、搭建转内销平台、发挥有效投资带动作用、精准对接消费需求、提升转内销便利化水平、做好融资服务和支持、加大保险支持力度、加强资金支持等方面推出十条举措,力挺出口产品转内销。分析指出,在外需不足不稳的严峻挑战下,支持出口转内销举措的出台,在帮助企业渡过眼前难关的同时,也有助于更好推动国内改革,促进内外标准有效对接,从而为外贸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意见》指出,加快转内销市场准入。在2020年底前,对依据出口目的国标准生产且相关标准技术指标达到我国强制性标准要求的出口产品,因疫情影响转内销的,允许企业作出相关书面承诺,通过自我符合性声明的方式进行销售,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意见》明确,发挥有效投资带动作用。重点结合各地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和重大工程(“两新一重”)建设需要,组织对接一批符合条件的出口产品转内销,帮助企业融入投资项目产业链供应链。引导外贸企业积极补链固链强链,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技术和工艺升级改造力度,参与工业和通信业重大项目建设。
《意见》提出,精准对接消费需求。引导外贸企业精准对接国内市场消费升级需求,发挥质量、研发等优势,应用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技术,通过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研发适销对路的内销产品,创建自有品牌,培育和发展新的消费热点,推动消费回升。
《意见》强调,引导外贸企业精准对接国内市场消费升级需求,发挥质量、研发等优势,应用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技术,通过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研发适销对路的内销产品,创建自有品牌,培育和发展新的消费热点,推动消费回升。鼓励外贸企业充分利用网上销售、直播带货、场景体验等新业态新模式,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意见》要求,做好融资服务和支持。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对出口产品转内销提供金融支持,加强供应链金融服务,结合实际开展内销保险项下的保单融资业务,加大流动性资金贷款等经营周转类信贷支持,积极开展应收账款、存货、机器设备、仓单、订单等质押融资,依托大型电商平台加强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直贷业务。
总体来看,这些措施不仅能够为帮助企业暂时渡过难关提供有力支持,也有助于更好推动国内改革、促进内外标准有效对接,从而进一步打通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外贸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难在哪?
有企业表示,企业目前出口转内销面临的困难首先主要是缺乏相应的销售渠道,在试图打开国内市场时两眼一抹黑。其次,相对于海外市场,在国内市场的竞争更为激烈,利润空间更薄,企业要想成功做好出口转内销难度较大。
据了解,许多外贸企业出于成本、品牌竞争力等方面担忧,不想转、不敢转、不愿转。实际上,内外销产品从产品设计的审美、生产线与产品规格的标准,到销售渠道、品牌营销等方方面面,内外销市场都存在较大区别。
“不是简单转卖,还要考虑国人消费习惯。”广东一家出口企业负责人说,“实操上涉及工序、工艺、营销等很多问题。该企业正考虑在广州或深圳设立分部,组建新的营销团队,重点经营自有品牌。
“出口转内销与内外贸有效贯通密切关联。”有专家认为,该领域一直面临一些限制,有些涉及企业发展观念,有些涉及标准衔接方面,有些涉及财税政策,需要多方协同推动。比如,出口转内销不仅涉及产品标准的衔接,还得解决税制衔接等现实问题,需要财税、海关、商务等部门共同研究。
找准痛点,把出口转内销这把火烧旺
有专家对此次《意见》出台解读认为,此次出台十条措施的政策着力点在于:一是促进内外销市场标准和制度对接,帮助企业解决制度上的困难和障碍;二是多措并举帮助企业产销精准对接,拓展国内市场;三是强化金融财税支持力度,切实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转型不易,面对转了找死、不转等死的两难境地,业内人士建议,尽力多方式、多元化拓宽销售渠道,同时,做好从线下转为线上,或是线下线上销售并举的两条腿走路的方式。此外,要尽力降低成本,去掉不必要的间接费用,提升企业利润。可以充分利用目前国家提供的各种减税降费政策,各种促进生产、复工复产的扶持政策,例如帮助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问题的政策措施,降低融资成本等。
实际上,这次疫情再次加速了企业转型。转内销背后是多元化布局、品牌化探索、产业链供应链调整等市场主体的主动作为,指向是实现高质量发展。
“出口转内销,不能为转而转、一转了之,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庄芮说,要有长期、整体的企业规划和政策配套,当前我国政府和企业都在努力探索务实有效的路子,相信这一领域将迎来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