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产能调控及风电等内需市场的快速升温,玻璃纤维行业在三季度成功扭转因行业产能过剩而形成的持续颓势,重新迎来量价齐升的良好发展势头,截至9月底,玻璃纤维及制品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实现5.6%和40.98%的增长。
一、前三季度行业整体经济运行概况
(一)玻纤纱价格快速上涨,行业利润增速再创新高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前三季度,玻璃纤维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6%,扭转了上半年因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不利局面,实现正增长;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0.98%,增幅创造历史新高。
由于2019年行业主动实施调控产能及今年疫情对中小玻纤企业产能影响的双重叠加,行业总产能供给在2020年上半年出现明显回落,市场供需形势及整体利润水平逐步好转。随着二季度末内需市场快速升温,企业库存快速化解并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各类玻纤及制品价格陆续进入上升通道。大部分玻纤生产企业在三季度顺利实施两轮或三轮提价,部分产品提价幅度超过30%,行业整体利润水平实现大幅提升。
图1 玻璃纤维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及利润总额整体走势情况
(二)行业产量增速再度加快,产能调控任重而道远
据协会初步统计,前三季度我国大陆地区投产池窑拉丝生产线7条,合计产能61.5万吨,其中净增产能约22万吨。截至9月底,我国大陆地区玻纤总产能约584万吨,与年初相比增长约8.6%。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前三季度我国玻纤纱产量同比增长9.28%,与二季度末相比增加近8个百分点。受市场形势持续好转影响,玻纤纱产量在三季度出现快速放量增长,其中9月份单月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5.6%。对此,全行业必须提高警惕,做好产能调控,确保市场供需平衡。
图2 玻纤纱月度累计产量同比增速变化情况
(三)内需市场持续好转
1.增强复合材料制品市场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复合材料制品企业产量同比降低11.21%,降幅继续收窄,其中9月份单月产量比去年同月增长4.03%。风电成为当前复合材料制品市场复苏发展的重要引擎,据国家能源局统计,前三季度全国完成风电投资1619亿元,同比增长138.4%。此外受疫情影响,前三季度洗衣机、冰箱等家用电器销量大幅增加,家电市场也成为复合材料行业不可忽视的增长点。随着我国"内循环"发展战略推进实施,基建、石化、环保及汽车等领域复苏势头日趋明显。同时,在环保政策、各地方政策及疫情的共同影响下,复合材料制品行业内部正在经历新一轮产业结构优化,许多环保设施不达标、技术实力薄弱、资金短缺的复合材料企业逐渐退出行业,复合材料行业产业集中度由此得到提升。
图3 复合材料制品月度累计产量同比增速变化情况
2.产业用纺织品市场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月至9月我国产业用纺织品总产量约428万吨,同比增长14%。其中,医疗卫生、过滤、土工用纺织品三类产品主营收入和利润总额增速分别达到36.3%和189.9%。
(四)外需市场持续低迷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1月至8月全行业实现玻璃纤维及制品出口90.1万吨,同比下降14.85%。出口金额13.5亿美元,同比下降13.27%。其中,玻璃纤维原料球、玻璃纤维纱、短切玻璃纤维、粗纱机织物、玻璃纤维席等均出现较大跌幅,降幅在16%以上。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持续蔓延,自北半球进入秋季以来,欧美国家疫情纷纷出现反弹。同时国际贸易环境持续恶化,导致我国玻纤及制品出口量下降幅度进一步加大。
图4 玻璃纤维及制品出口增速变化情况
1月至8月,我国玻璃纤维及制品累计进口10.4万吨,同比增长0.61%。进口金额6.2亿美元,同比增长1.46%。其中,玻璃纤维纱、玻璃纤维制机织物(30厘米以下)和巴厘纱进口量增长较快,增幅均超过27%,反映出国内市场在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后,逐步实现回暖复苏。我国经济"内循环"发展战略的实施,将为玻璃纤维行业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拓展内需市场规模,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二、当前行业面临的形势及问题
(一)风电市场政策依存度高,未来发展形势不明朗
当前风电市场需求强劲,成为玻纤应用市场复苏和增长的最核心动力之一。但风电行业发展受政策影响巨大,政策依存度高。然而根据2019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完善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2018年年底之前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今年年底前仍未完成并网的,国家不再补贴;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年底前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2021年年底前仍未完成并网的,国家不再补贴。自2021年1月1日开始,新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全面实现平价上网,国家不再补贴。海上风电方面,对2018年年底前已核准的海上风电项目,如在2021年年底前全部机组完成并网的,执行核准时的上网电价;在2022年及以后全部机组完成并网的,执行并网年份的指导价。2019年新核准近海风电项目指导价调整为每千瓦时0.8元,今年调整为每千瓦时0.75元,具体项目通过竞争方式确定上网电价,且不得高于上述指导价。
在此背景下,国内风电行业今年以来出现明显的抢装潮。但随着今年进入尾声,新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将全面实现平价上网,国家不再补贴。截至目前,国家尚未有新的风电发展鼓励政策出台之前,风电市场势必要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调。并对玻纤市场供需形势造成明显冲击。
(二)外销形势不明朗,内需市场仍存不确定性因素
当前,疫情常态化正在深刻影响全球产业链分工及贸易往来,同时经济发展逆全球化带来各种贸易摩擦、区域冲突甚至大国利益选择,而随着我国不断发展壮大,中美之间在贸易、科技、金融及综合国力等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全球治理和世界秩序都面临着重大变革。我们所面临的外部政治经济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势必为行业未来发展不断带来新的挑战。此外,随着美国大选结束,新一届美国政府及以其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对我国采取的贸易政策尚不明确,未来玻璃纤维及制品外销形势仍不明朗、不乐观。
与此同时,国内下游市场方面,由于冬季气温下降,我国北方地区复合材料生产受到一定影响,进入生产淡季,预计四季度全国范围复合材料产量将出现较为明显的回落。同时,由于环保等政策影响,复合材料制品行业近年来进入产业结构深度调整期,大量中小企业被迫实施关停并转,行业产量增速已经多年维持在低位运行。
(三)市场形势好转,低端落后产能持续发展
伴随着玻纤及制品市场持续向好、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的大幅提升,陶土坩埚等中低端落后产能持续发展。一方面陶土玻璃纤维屡禁不止。虽然去年通过协会积极争取,国家已经将陶土玻纤纳入落后产能淘汰督察名单,很多地方政府也明确了对陶土玻纤的零容忍态度,但在巨大利益驱使下,陶土玻纤仍广泛存在于全国各地,且分布更加分散、生产更加隐蔽,给行业健康发展带来隐患。
另一方面中低端产能重复建设严重。随着雄安新区建设及华北重污染天气治理,该地区部分中低端产能纷纷搬迁至内蒙古、辽宁甚至甘肃、四川等地,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规模扩建。这些中低端项目的扩建,对于行业产品结构调整升级和行业供给侧结构改革,造成较大困扰和阻碍。
三、行业发展建议
(一)未雨绸缪,持续做好产能调控
随着行业迎来新一轮量价齐升的良好发展势头,去年因实施产能调控而延缓或停滞的池窑生产线建设项目,陆续重新启动建设,部分已经建成投产。行业玻纤纱产量增速已经由二季度末的1.43%快速提升至三季度末的9.28%。因此,在风电产业后续政策未明、外需持续低迷、内需不确定性因素仍多得情况下,行业仍需警惕产能过快增长,尤其是要注意风电等周期性波动幅度较大的应用市场需求变化对行业的影响,及时做好应对措施,维持适度从紧的市场供需关系,保证企业持续盈利及后续研发投入,进一步做好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行业健康发展。
(二)依托经济"内循环"战略,开拓国内下游市场
当前,我国正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为此,国家将在"十四五"期间继续实施以雄安新区建设为代表的区域重点发展战略、以"乡村振兴"为代表的协调发展战略、以新基建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升级战略等一大批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各类重大发展战略的推进实施,必将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空间,并为玻璃纤维行业扩大内需市场提供新的机会。
(三)紧跟市场需求,加强新产品研发
玻璃纤维生产企业要紧盯市场需求,加强热塑性玻纤及制品、产业用玻纤及制品、高性能玻纤及制品的研发,为未来市场的开拓打下基础。
以物流为例,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兴起和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于托盘的需求持续增加。据中国物流与采购协会托盘委员会数据,我国现拥有各类型托盘超过10亿支,并以每年超过1亿支的速度递增。热塑性复合材料托盘采用LFT-D工艺生产,随着生产技术日渐成熟,热塑性复合材料托盘价格已大幅下降,目前市场价格约为120元/支。结合其使用寿命和生产效率,综合成本远低于木质托盘和金属托盘,未来市场前景广阔。玻璃纤维生产企业可以此为契机,加大热塑性玻璃纤维及制品的研发力度。
此外,"十四五"期间低介电玻纤、玄武岩纤维等相关产品将持续发展,未来将成为我国玻纤及制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全行业要继续加大新型玻璃纤维的研发和生产,丰富我国玻璃纤维及制品的种类,增强国际竞争力。
(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标准体系建设,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新版《标准化法》给"团体标准"赋予了更大的自主空间和灵活度,有助于全行业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标准体系。玻璃纤维和复合材料生产企业应积极参与标准的建立,用标准约束行业行为,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结语:在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持续蔓延的背景下,我国玻纤及制品逆势而涨是全行业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在确保行业稳定发展的同时持续做好产能调控,守住来之不易的发展局面。同时全行业要开阔眼界,上下游融合,共同努力开发新产品,为行业长远发展提前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