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总结凯乐石过去十年的越野跑鞋造鞋之路,用一个字来说,就是“难”。
“做过才知道这个过程有多难,中间几度差点放弃。”凯乐石品牌总监孙娜对懒熊体育说。这个“难”,可以说是方方面面的。从产品的研发打磨,到面向市场的推广,完全是一个从零开始摸索的过程,最终的投入产出也很难成正比。换言之,以当时中国品牌的实力,根本做不好一款越野跑鞋。
越野跑与一般平地上的路跑大不相同,跑者所面对的是自然环境中高低起伏的路径和草地、砂石、溪流等不同的路况。现代越野赛在欧洲、美国已有较长发展时间,国内的越野跑赛事起步较晚,第一场比赛是2007年的西湖跑山赛,但到现在,每年达到一定规模的比赛可以到500场左右。
随之而来的,是国外户外品牌对中国越野跑装备市场长达十多年的统治。作为一种“舶来”的运动项目,外国运动品牌在越野跑鞋市场上已占尽先机。加上越野跑鞋的高技术门槛和人们对国产品牌技术的不信任,国产品牌要在跑鞋这领域攻克技术难关,网罗口碑,并不容易。
但让凯乐石团队没有想到的是,在运动用品平台ISPO近日发布的一份2020越野跑装备调研报告当中,凯乐石越野跑山鞋竟然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来到了第一位。数据显示,在收集到的近5000份问卷中,19%的参赛选手会选择凯乐石的跑鞋,排在其后的品牌则是Salomon、HOKA ONE ONE和ASICS。
当然从这个数据也可以看出越野跑鞋领域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凯乐石也只有微弱的领先优势。但更大的意义在于,以凯乐石为代表的国产越野跑鞋,终于将国际品牌的垄断现状撕开了一道口子。
这背后,凯乐石经历了一段难到近乎“夭折”的过程,但也正是这种险阻下的攀登,促成如今凯乐石的突围。
做适合中国山的越野跑鞋
“太快了,连我们自己都没有感知到,不知道为什么会做到第一”,孙娜感叹,意外归意外,但这个成绩无疑极大坚定了凯乐石团队的信心。
从2003年创立之初,凯乐石的定位就是户外细分领域中的攀登市场。创始人钟承湛曾在多个公开采访中表示,凯乐石与其他户外品牌的***区别就在于,凯乐石是一家“只为攀登”,专注于产业研发的小众品牌。
2011年,凯乐石决定开始做越野跑鞋。彼时国内越野跑刚才兴起,跑者数量并不多,但是周围很多户外的朋友都开始越野跑山,一些登山运动员也会用越野跑做训练,毕竟中国路面和中国人脚型有自己的独特性,国外的越野跑鞋出现了一些水土不服的现象。
一方面,欧美跑山鞋设计时更多考虑的是欧美人的脚型,而不是为亚洲人乃至中国人设计的。另一方面,与欧洲山路以草甸和泥地为主的平缓不同,中国的地形丰富多样,南北东西差异很大,加上赛事中铺装路面的占比也会更高,因此欧美跑鞋品牌很难完全匹配国内跑山需求。所以凯乐石才萌发了做一双越野跑鞋的念头。
但是开始的两年是很沮丧的,团队做了不同方向的尝试,都做不出让自己满意的产品,经过三四年的挣扎,一直没有起色,内部开始出现不同意见。那么大的投入全打了水漂,不看好的声音纷至沓来,团队在继续还是放弃间不断犹豫。
最终凯乐石明确了目标:研发一双适用于中国山形和路面的跑鞋。
“混合赛道”的诞生
而真正的突破则要到2016年,凯乐石找到了一款湿地止滑鞋底,能够适应碎石、台阶、泥路、冰雪路等各种地形;尤其是中国南方水路、苔藓路等湿滑路面。
应用了该鞋底的FUGA 1.0于2016年面世之后,当年即销售超过5万双,给了凯乐石很大的鼓励。随后几年,团队在已有产品上不断改进升级,从FUGA1.0到2019推出的FUGA PRO拿到了ISPO Award全球设计大奖,再到2021年FUGA ATHLETE推出,前前后后出了十五代产品。
“我们组建了自己专门的研发团队,有外聘专家和工作室,还有测试团队,通过收集运动员的反馈,不停提升产品体验。而具有工程师背景的凯乐石创始人钟承湛,则是FUGA系列的产品经理,他对于产品近乎偏执的要求,让我们集中一切可以获得资源,集中研发,不断迭代推出更具体验性的的新品,最快的时候,几个月就会迭代新的改进技术。”孙娜介绍。
这个定位在“混合赛道***”的系列产品,很大程度上聚合了凯乐石在鞋这方面的最高技术水平。
在越野跑竞技比赛中,上坡几乎拉不开距离,下坡才是致胜关键。因此保证鞋子的包裹性,让脚趾在下坡过程中避免向前冲,是越野跑山鞋研发的重点之一。针对此问题,凯乐石的应对方案是自主研发了专利技术AWS全掌调节系统——通过两段式防前冲锁扣调节和斜开口鞋带的设计来加强包裹。另外再通过FUGA的楦型足弓与鞋面中腰的快速收紧系统结合,有效解决快速下坡时脚趾向前冲的问题。
凯乐石开发出的另一项关键技术是四点定位专利防沙系统。越野赛路面多沙石,时常需要防沙套避免沙石入鞋。市面上的防沙套以魔术贴、固定带、松紧带设计为主,要么容易藏污纳垢影响粘合,要么会降低鞋底摩擦力,要么摩擦皮肤造成损伤。凯乐石的这个四点防沙系统,正是针对市面现存防沙套的缺陷而设计出来的,以解决稳固性且提升跑者体验感为目的。这个设计带来了一种颠覆以往的创新。
凯乐石在这些技术上的投入也收到了意大利***鞋底制造商Vibram向其抛来的橄榄枝,FUGA的Megagrip防滑配方的Vibram大底,打破传统橡胶配方越防滑就越不耐磨的“定律”,在防滑性提升约30%的同时,保留了很高的耐磨性。
再说中底技术,众所周知中底如果太软会伤害膝盖脚踝,太硬的话不能灵活跟地面接触。凯乐石为FUGA系列研发的Eccevai超轻回弹中底,能够提供15%以上的回弹性,强化着地缓冲力,减少户外越野跑带来的运动伤害。
到现今,凯乐石对越野跑鞋的研发投入早已超过数千万,结果则是,针对不同路面、距离和人群,FUGA产品线逐渐搭建起了完备的产品体系。
推动越野跑市场的成长
产品有了,另一个问题又随之而来——中国越野跑山的人,太少了。
2013年之前国内每年越野赛事不超过10场,到2014年中国越野赛数量出现第一次井喷式爆发,达到71场,2015年是近100场,一直到2018年越野赛举办接近500场。
然而越野赛的规模相对马拉松来说小得多,跟动辄几万人参赛的马拉松赛事相比,跑哪儿大数据团队2019年出的一份越野赛发展趋势报告显示,越野跑一场比赛的平均参赛人数是672人,76.58%的比赛均在1000人以下的规模,其中100-300人的规模赛事占比最多。
凯乐石决定推动中国越野跑的装备、跑者、赛事,一起向前发展。
自2013年来,凯乐石每年赞助的赛事不断增长,如具备UTMB赛事积分认证资格的凯乐石环四姑娘山超级跑、凯乐石莫干山跑山赛、HK100越野跑、广州100越野赛等,至2020年,赞助赛事及自主训练赛已达100多场,覆盖跑者超过10数万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凯乐石莫干山跑山赛经过连续四年的运作,已经成为越野跑领域的一个标志性赛事。参赛人群达到5000人,当地的食宿消费为区域市场带来了叠加性经济收益,为地方带来直接收入超过2000万。
孙娜向懒熊体育透露,凯乐石的越野跑鞋产品线到现在也没有广告推广预算,所有费用都投入到了赛事当中。
赛事之外,凯乐石另一个重心则放在了社群运营上。凯乐石吸纳了一大批跑山爱好者,建立跑山帮,他们中既有跑山大神,也有各行精英,由这群重度爱好者们向外辐射,吸引更多的人加入进来。这些大大小小的赛事和活动,为FUGA系列跑鞋提供了实验和迅速反馈的场景,与此同时,也帮凯乐石捕捉到更多的跑者需求。
“户外运动装备是一个消费者导向型的、体验型的产品,我们研发运用了大量科技,最终强调的还是用户体验,”孙娜说,“社群中越野跑的核心人物的介入,也会迅速提供一个权威的产品反馈。”
在疫情影响之下,越野跑赛事场景决定了要远离街道和人群,因此今年凯乐石在越野跑产品线上的整体投入还会增加。
凯乐石下一步瞄准的是利用碳板材料在越野竞速上进行创新应用。
碳板鞋在路跑领域大放异彩,但在越野跑领域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凯乐石已经在2020年初就开始了FUGA ATHLETE运动员款碳板跑山鞋的测试,并在2021年1月正式发布,这可能是中国越野跑领域的第一双全掌铲型碳纤中板越野跑鞋。
当然,由于碳板的使用需要反复试验,集合尖端科技,研发难度和投入都不容小觑,为了向跑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凯乐石愿意去做这样的投入。
消费市场持续迭代,品牌的持续性、延续性是一个重要课题。尽管现阶段还未到追求回报的时候,但是市场的反馈给了凯乐石更多信心。“越野跑参与的人群越来越多,对我们的认同度也越来越高,”孙娜说,“但我们不会忘记初心,就是做一双适合中国的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