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是重要的战略物资,也是产业链最长、商品化率极高的大宗农产品,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我国长期以来是全球重要的棉花生产国、棉花进口国和棉花消费国,在国际棉花贸易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棉花期货2004年上市以来,其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稳定发挥,为政府制定棉花产业政策和企业经营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对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棉花期货合约规则日益完善,市场对棉花期货的认识愈发深刻,棉花金融属性日益增强,棉花市场贸易方式及定价体系也不断变化。
加入WTO之前,我国实行的是供销社体系下的棉麻公司统购统销的经营方式,其他企业除特殊地少部分用途外,基本上不能自行购销,棉花价格由棉麻公司根据上级政策来定,具有明显的主观意向。
棉花期货交割体系的不断完善,使得期现联动更为紧密,也为远期棉花定价提供了参考,充分发挥了棉花期货价格发现的功能。棉花定价体系的演变,使其定价主力变的更加多元。棉花产业链长,参与群体种类多,从上游的棉花品种培育、种植和采摘, 到中游的棉花仓储、棉花加工、棉花纺织, 再到下游的纺织品加工制造和服装消费, 形成了一个极为庞大的产业链,决定棉价的影响因素较多。天气变化、生长情况、供求关系、国家对棉花价格的预测指导信息、金融政策、国家收放储政策、进出口政策、纺织业发展情况,都会对棉花现货及期货价格产生作用和影响,棉花期货价格具有公开、透明的特点,期现的紧密联动也使得棉花现货价格更加客观有效,真实反映了当时的市场现状。棉花定价体系趋于市场化且影响其定价的主体更加多元化。我国棉花产业具有产量高、消费量大、进口量大、商品率高、市场参与活跃等特点,因此棉花价格波动也大。棉花期货自2004年在郑州商品交易所上市以来,对上述因素反应敏感,价格波动频繁。由于国内棉花产量远远低于需求,因而国际市场的棉花供求对国内棉价会产生重要影响,国内棉花价格与国际市场联动性较强。
棉花期货上市以来总体运行稳健,期货价格已经成为行业风向标。尤其是该品种在服务新疆等棉花主产区经济发展、促进我国棉纺织产业不断走向成熟和服务棉花目标价格改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我国棉花期货的价格影响力也在全球市场不断提升。为了更好地帮助涉棉主体稳健经营、利用多元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近些年陆续上市了PTA、棉纱期货及棉花、PTA期权,纺织产业链衍生品体系不断完善,为纺织产业提供了多方位的风险管理服务。除有效地推进棉花行业的市场化改革外,在贸易模式的更新换代方面,棉花期货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棉花主产区,依托期货价格的基差交易模式已经取代传统的“一口价”交易,成为棉花贸易市场主流定价方式。随着棉花期权的普及,含权贸易崭露头角,场外衍生品市场有望迎来重要的发展窗口,其中交易所与期货公司扮演着重要角色。交易所要积极布局场外市场,研究增加更多品种开通相关场外业务,加快上线场外期权业务。期货公司要发挥自身优势,除继续深化传统场外期权外,还要不断创新,推动含权贸易等新型工具以满足企业全方位的风险管理需求,通过运用期货、期权等工具,更好地服务和引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