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早优”植棉模式是通过采取76 cm等行距种植,增强立体采光(株高80~100 cm,株间通风透光),促早发(4月苗、5月蕾、6月花、7月铃)、早熟(8月中下旬吐絮,霜前自然吐絮率90%以上,且不早衰),生产优质原棉的植棉模式。“宽早优”植棉模式是对“矮密早”模式的继承、创新和发展,是基于“降密、拓宽、增高、促早、提质”的技术创新和调整,通过“宽等行、降密度、壮植株、增株高”创建高光效群体结构,促进棉花早发早熟和集中成熟,成为实现棉花高产、优质、高效的新模式,是新疆植棉模式的一次重大变革。
2018年,“宽早优”与新品种相结合的生产技术模式被列入中国农业科学院十大科技进展;2020年9月,新疆科技局邀请朱玉贤院士等7位棉花专家对新疆“宽早优”机采棉绿色优质高效技术集成示范田进行现场鉴定,评价“宽早优”综合绿色植棉技术模式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提出“宽早优”与“矮密早”相比较的四大优势和四大转变。2021年西北内陆棉区“宽早优”绿色高质高效机采棉生产技术入选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农业主推技术。
与传统“矮密早”模式相比,“宽早优”模式具有增温增光、减药节本、增产增效、绿色优质四大优势,有利于促进新疆风险棉区变稳产棉区、变一般棉花品质为优良、变中产棉田为高产棉田、变订单生产为现实的四大转变。
近年来,中棉所、国家棉花产业联盟及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昌吉州(北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51团(南疆),分别建立了“宽早优”+“中棉所113”和“宽早优”+“中棉所96A”高品质棉花生产基地,面积超过333 hm2,辐射带动北疆多地和南疆的喀什地区、阿克苏地区、巴州等区域种植优质棉品种33.3万hm2,实现了“种-水-肥-药-械”生产链一体化操作,每666.7 m2籽棉产量比周围棉田增加100~150 kg,生产的原棉纤维长度31.5 mm,断裂比强度31.7 cN·tex-1,马克隆值4.0左右,长度整齐度指数85.1%,纺纱均匀性指数166,均较周边地区所产的棉花高1级。2019―2020年昌吉的新疆丰汇棉业有限公司采用订单生产模式进行“宽早优”+“中棉所113”生产,每千克籽棉加价0.1~0.3元,每吨原棉增收800~1600元;2021年由轧花厂订单良种90.5 t,与棉农签订生产合同,收获籽棉16500 t、加工原棉6752.5 t,原棉纤维长度和断裂比强度数值均在“29.5”以上,期货升水600元·t-1;该订单生产模式得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昌吉阜康市等地轧花厂的认可,并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