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的开幕,球衣、鞋袜、围巾等相关商品开始热卖。在这些热卖的商品中,“中国制造”占据极大份额。
受欢迎的“中国制造”
进入11月,卡塔尔国内的世界杯氛围愈发浓郁起来,在很多大型商场和购物中心内,世界杯商品的官方专卖店已陆续开门营业。一家专卖店的面积仅有20平方米左右,出售的商品包括国际足联2022世界杯官方授权的球衣、球袜等。专卖店店员贾法尔·汗表示,店内大约60%的商品都是中国制造,特别是球衣和背包,商品价格比较亲民,质量也好,大部分球衣售价在人民币350元左右,顾客也都喜欢。近期每天的客流量都在数千人以上,日均销售额在3万卡塔尔里亚尔左右,约合人民币6万元。预计世界杯开幕后,销售额还会进一步上升。
“看不到”的生意
作为中国小商品市场的重镇,义乌成为本届世界杯相关商品的重要来源地。过去三个多月时间里,义乌市丹娜丝进出口有限公司(下称“丹娜丝公司”)向国外发出了200多万件卡塔尔世界杯球衣,球衣价格从十几元到二十多元不等。
“每笔订单的生产周期是20多天,走海运发往国外要30多天,所以现在不会新增外贸订单了。”丹娜丝公司总经理温从见告诉记者,今年3月,过完农历年,公司就开始了球衣的备货工作。客户询问订单集中在3-5月,下单主要是在7-9月,“我的客户群体主要在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国家,南美的足球氛围是很狂热的。”温从见从事球衣销售有15年,积累了不少国外客户。
义乌市体育健身用品行业协会会长所说,义乌国际商贸城现在的生意实际是“看不到的”,客户不用到现场,线上就把业务谈了。
对很多商家而言,世界杯既是四年一遇的大商机,也是关于时效的大比拼。比拼的关键,包括对比赛的预判、供应链的整合以及物流投送等能力。
“提前预测和备货很重要,等到比赛开始或者结果出炉再准备产品,早就来不及生产了。”绍兴创栋旅游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范爱萍给记者举例子,“比如,上届世界杯,直到半决赛法国国旗才开始热卖,如果没有提前备货,或是无法在一周内把旗帜送到买家手中,那么以后可能都没有订单了。”
这也是当下很多外贸企业转型和发展的缩影。有的商家将自家的球迷产品打包按套装出售,从单一的卖产品逐渐转向销售整体方案;有的商家设计了多款具有卡塔尔特色元素的徽章挂牌等小物件,销量不错。还有的商家,不甘于只做代工和贴牌,动的是打造品牌的脑筋。有企业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设计世界杯原创球衣,获得了不错的市场反馈。
频频“出圈”的义乌
“今年据义乌体育用品协会估算,在整个世界杯周边商品市场份额中,浙江义乌制造几乎占到70%。”义乌跨境电商协会会长徐俨透露,义乌工厂现在基本上进入收尾阶段。
徐俨还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2010年南非世界杯,当年1月至5月,经义乌海关出口的体育用品及设备为6554万美元;2014年巴西世界杯,同样是当年的1月至5月,经义乌海关出口巴西的小商品达1.6亿美元。上一届俄罗斯世界杯,在2018年前4个月,义乌对俄罗斯的出口额超过了10亿元。
稍早时候,中国电热毯、电暖器等取暖设备出口欧洲呈现爆发式增长,义乌小商品备受关注。官方数据显示,2021年,义乌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30亿元,增长11.6%。义乌亮眼成绩与外贸密不可分,2021年义乌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903.1亿元,增长24.7%。其中,外贸出口3659.2亿元,增长21.7%;进口增长95.3%。
遍布全球的“迷你市场”
据义乌国际商贸城工作人员介绍,今年8月初义乌遭遇疫情,传统“面对面”洽谈遭遇挑战。政府迅速激活应急响应机制,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很多市场商户依托“义乌小商品城”平台的数字化场景,把生意从线下转到了线上。这个由义乌商城集团打造的数字贸易综合服务平台上半年累计交易额超过151.78亿元,同比增长了138%。
一位羊毛衫的经营者说,线上的图片不能代替亲手感触羊毛衫的质感,效果大不一样。为解决这一痛点,义乌在海外建立海外仓,被称为“迷你的义乌市场”,海外买家即使无法来到义乌,也能获得线下购买的体验。目前义乌海外仓已经布局了全球46个国家。
此外,市场采购贸易模式则是允许上万种商品拼箱出口、简略申报、无票免税。义乌目前推行的“市场采购2.0改革”,结合市场采购贸易无票免税等优势,叠加贸易和物流通道优势,创新“市场采购+跨境电商”出口模式,为跨境电商碎片化订单提供便捷的拼箱出口服务。
外贸新业态为义乌的小商品带来了更多便利。据义乌海关统计,前8个月义乌进出口总值达3066.4亿元,同比增长29.8%。由于今年世界杯与圣诞季、“双十一”、“黑色星期五”等消费点叠加,商家会在11月迎来更多商机。目前,圣诞订单已经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