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月份纺织市场的运行情况来看,印染厂的综合表现可谓出色,“仓爆”、“耽误”成为印染行业的主旋律。然而,随着传统旺季的到来,如此“火热”的市场隐隐呈现出“降温”的迹象,最直观的表现就是部分染整厂的坯布入库数量明显下降。
当前染厂的状态只是“虚火”吗?下面就让我们一探究竟。
需求决定市场,订单不足成隐患
印染行业属于纺织产业链的传递环节。它的上游是灰色布料和染料供应商,下游是服装和家用纺织品制造业。盘点历年市场走势,不难看出,“染厂爆炸”、“染费上涨”等主要市场趋势,都与下游需求密切相关,具有较强的周期性。因此,印染厂一直是纺织行业的“风向标”。
根据海关总署最新数据,1 - 2月,中国纺织服装出口408.4亿美元,同比下降18.5%。其中,纺织品出口191.6亿美元,同比下降22.4%;服装出口216.8亿美元,同比下降14.7%。
从数据可以看出,今年以来,全球经济笼罩在阴霾之中,主要发达市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者信心受到严重打击。现阶段,纺织服装出口受需求疲软、订单不足等因素限制,未来将继续承压。
通过市场调研,我们发现2月份以来,纺织企业接单两极分化严重。一些企业为了赶订单,已经全面开机,加班加点;也有一些订单接受情况不够乐观,启动率低于平均水平的情况。随着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采购情绪日趋谨慎保守,市场上百万米量级订单较少,以“小批量、多批量”订单为主。
我们都知道,印染厂的订单主要由外贸订单和市场订单组成。目前上下游订单的表现不如预期。作为传播环节的印染行业如何独立?
缺乏有利支撑,开机回升势头减缓
过去在旺季的乐观预期下,下游会提前2-3个月向染厂订货,而现在染厂的订单基本转化为实时交易,可见面料买家对旺季的预期是多么谨慎。
据印染厂销售人员介绍,从2月中旬开始,工厂的灰色面料数量逐渐“缩水”,但日均库存量仍能维持在75万米左右。但3月灰色面料入库数量再次下降,3月第一周日均入库量(3.1-3.7)不足60万米。
启动后,样本中印染企业的启动率迅速上升。由于前期大量灰布进仓,染缸基本保持高负荷运行,加班消耗进仓灰布。但目前面料市场旺季表现不明显,市场信心下滑,实际后续新订单不及预期。受此影响,印染厂开工速度恢复缓慢,交货期也略有松动。截至3月10日,印染开工率保持在77.2%。
据相关人士分析,这一波染厂行情是假行情,而“库存爆炸”只是由于订单积压、产量跟不上质量等因素造成的假前年。目前,印染厂经历了一个弱序接续的局面。悲观主义者甚至预测,一些小型染厂将在20天内开始轮流生产,一些染厂的产能将在40天内不足70%。当这种困境到来的时候,所有的染厂都可能处于绝望的境地。那时,他们只能在价格、服务、质量和创新上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