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早,人民银行与国家外汇局宣布,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25上调至1.5,于2023年7月20日实施。
受此消息影响,当天外汇市场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涨,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日内大涨超600点,截至晚9点,报7.1692;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日内大涨近600点,报7.1655。
而从整个7月份来看,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已经涨超1000个基点。
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再次启用
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是调节跨境资本流动和汇率的重要工具。本次调整是自2022年10月25日央行、外汇局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后,时隔近9个月再度进行调整。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当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约为7.2,本次调整反映了监管层合理引导市场汇率预期的意图。
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出现两波明显贬值,5月跌破整数关口7,随后继续下跌,6月末时达到阶段性低点,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曾一度跌破7.28。
最近,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所回调,截至7月20日12时,当天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的最高点均比6月末上涨了超过1000个基点。
上调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和拓宽融资渠道,便利境内企业和机构进行跨境融资,降低实体经济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服务。这有助于更好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有效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协调国内国际双循环。
政策使用相机抉择 汇率工具箱仍充足
央行副行长刘国强表示,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是政策目标,央行具备应对外部冲击的丰富经验和政策工具。具体的政策工具将根据需要合理使用,包括外汇存款准备金率、远期售汇风险准备金率、跨境融资杠杆率、境内企业境外放款宏观审慎调节系数等。
温彬指出,监管层的“汇率工具箱”还有其他工具可用,如外汇存款准备金率、远期售汇风险准备金率、跨境融资杠杆率和境内企业境外放款宏观审慎调节等,可根据需要对市场预期进行引导。
刘国强表示,目前外汇市场有宏观经济、国际收支和储备等支撑,没有出现“大妈”或“大鳄”。在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下,人民币汇率会保持双向波动和动态均衡。
管涛认为,近期人民币汇率出现企稳迹象,可能已触及阶段性底部。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二季度经济数据公布,市场对经济运行的预期得到一定落实;另一方面,外部环境有所改善,美元指数近期大幅回落。
张明认为,2023年下半年中国经济走势将直接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乐观情况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望止跌回升,重返6区间,年底约在6.8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