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纺织企业,公司总部设在上海浦东,生产工厂却建在新疆喀什的莎车县,两地相距5000多公里,单程机票便要几千元,光说差旅费用这一项,经营成本便要多出不少,经年累月,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但在这家企业的总经理周远平看来,这是他们深思熟虑后作出的正确选择,“上海的优势在于优秀人才和金融环境,新疆则有棉花、能源和劳动力,二者结合,造就企业发展机遇。”目前,项目一期已建设完毕,正式投产规模32万锭,吸纳工人1300余人。正值中秋、国庆双节假期,为保证订单按时交付,生产片刻未停,工人照常倒班赶工。项目二期工地上同样一片火热,按照计划,本年度内将完成全部工程建设。
这几年,通过上海援疆干部牵线搭桥,上海援疆资金助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少内地纺织企业到喀什投资建厂,产业工人成长,带动家庭经济收入增加,纺织产业集群已逐渐在当地成形并显现优势。
企业刚到,政策支持已备好
新疆睿灏纺织有限公司的项目总投资60亿元。项目真正落地前,周远平曾设想过不少可能遇到的困难,比如,招工困难,基础设施薄弱,“当地可能缺少有经验的产业工人,维持工厂设备运转的电力也不一定供应得上”。
周远平的担心并非全无道理。莎车棉花种植面积大,棉花品质好,不过一直以来没能形成规模化纺织业。
2022年初,周远平在招商部门邀请下到莎车考察,商讨投资的可能性。此时,他还不知道莎车和上海浦东有另一层关系,“援疆干部听说上海企业要来,反应很快,马上准备材料,等我们到莎车,各种政策支持、资金支持等情况都梳理、准备好了”。
考察下来,莎车的情况令周远平感到惊喜:莎车人口超过百万,18岁至50岁的青壮年有40多万人,他们也愿意在家门口进厂工作。另外,莎车还有飞机场,公路四通八达,货物运输也不成问题。
“在上海援疆干部牵线搭桥下,喀什的纺织企业越来越多。”周远平感慨。他听说,在距离莎车200多公里外的巴楚县,正在建设喀什第一家印染厂。以往,纺纱、织布完成后,货品要运到江苏、浙江等地,印染后再送回喀什制衣,途中成本很高,内地纺织企业即便想投资建厂,也得再三思索犹豫。“等印染厂建成,纺织全产业链都能在喀什完成,对我们来说方便许多,还能省下一大笔开销。”
去年8月,新疆睿灏正式投产,目前二期项目还在建设中,整体建成运营后,将成为周边最大的数字化纺织企业之一。上海援疆资金注入,用于建设三间厂房以及一座110千伏变电站。
图片工厂内景。黄银龙 摄
企业刚到,政策支持已备好
睿灏落地莎车一年后,运转情况如何?在工厂工作的1300多名工人中,92%来自莎车。记者走进工厂,想找一位本地工人聊聊,却又担心和受访者难以沟通,谁知厂长大手一挥:“没问题,他们是大学本科毕业生。”
阿依努尔·努尔麦麦提是当地人,毕业于喀什大学,学习数学专业,现在是工厂统计员,入职2个月后,她又推荐了自己的朋友过来。山东人蒋丙义是车间班长,他的妻子是维吾尔族人,老家就在隔壁县,也当上了班长,两个人每月工资加起来将近2万元,蒋丙义说,“比在山东厂里挣得还多。”车间一线工人平均年龄只有27岁。“这在其他地方根本不敢想。”周远平说,在莎车,去年工厂统一招工时,门口张贴出招聘启事,需要50名工人,没想到,第二天工厂门口排起了400多人的长队,很多都是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
现在的工厂的确需要年轻人。工厂设备已实现智能化自动化,比如,睿灏车间装上了单锭监测系统,哪个环节出问题,马上能发现,每一台机器的效率、用电量、停机时间和产量都可以实时得到。另外,车间新配备了全自动成品纱打包系统,成品纱通过空中轨道配送,叠放成垛,直接出库。工人的工作内容则是巡回检查,操作辅助设备,维持机器高效规范运转。
睿灏给予工人充分的成长空间。今年8月,周远平刚提拔了两名维吾尔族工人做工段长,等过了试用期,每月工资能涨到8000元左右。1年前,他们零经验进厂,经过不断学习,如今已能独立负责一道工序运转。“他们还主动找到厂长,申请住在工厂宿舍,时刻关注设备状态,干劲十足。”
排热代姆·麦麦提图尔荪从伊犁师范大学毕业,专业是旅游管理,工厂开投产动员会时,周远平发现她表达能力强,开朗大方,选派到上海总部培养,主要做行政工作。还有不少车间一线工人,在公司安排下,到上海、浙江、福建等地的销售网点学习交流。
今年9月,由上海出资援建的喀什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揭牌,并迎来第一批新生入学,这是喀什地区首个理工类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开学典礼那天,周远平受邀出席,并和学校签订校企合作相关协议,“我们打算委托学校开展订单式培养,让学生‘入学即入职,毕业即就业’。”周远平说,今后,莎车工厂可能将承担纺织人才培养基地的任务,培训后输送到全疆共1.6万多个工作岗位上,继续助力新疆纺织产业蓬勃发展。
资料来源:纺织印染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