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是江苏的传统优势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去年全省品牌服装家纺产业链(按照纺纱织造、服装制造等口径)营业收入达到6581亿元,占全国比重16.2%;生产服装21.5亿件,同比下降3.96%,占全国比重10%。
11月22日,时至小雪,一条关于羽绒服售价的消息霸榜热搜,短时间内引发热议无数!
有网友爆料称,“千元预算内已经挑不到一件心仪的羽绒服。”评论区也有服装店主现身说法,“羽绒服、呢子大衣等冬装全部涨价了,连档口的低端货都涨了三四成!”
此前,不论是像波司登这种专做羽绒服的品牌,还是耐克、阿迪这些运动品牌,亦或是ONLY、MO&Co.等时尚品牌,羽绒服定价千元以上的现象极为普遍,而那些高充绒量且附带特殊面料的款式,价格更是水涨船高。
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2020年,我国羽绒服平均单价已经由452元涨到656元;大型防寒服的成交价突破1000元,其中2000元以上的占比已经接近70%。但作为服装制造和贸易商,孟卓对此颇为不解。在他的长期从业经验里,常规羽绒服的价格已是多年未涨,甚至在内卷的价格战中呈现下跌的趋势。今年暖冬的预判,也让羽绒服在消费复苏不如预期的当下,整体并没有出现明显的销量反弹。
为此,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防寒服的供应商们道出真相:标价并非实价,高价也非涨价。
苏州梵诺纺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蒲小娟的感受与孟卓颇为一致。“平价的羽绒服品牌,今年整体的定价和去年差不多。”她告诉,大部分品牌在各种时间段的销售都是有折扣的,最终也必定是迎合市场的心理,普遍的实际价格不可能高得离谱。
苏州梵诺纺织有限公司主要为中高端的羽绒服品牌供应面料。蒲小娟表示,从面料而言,常规的面料价格也没有出现上涨,与去年基本持平。这些常规面料对应的平价电商款、轻薄款羽绒服,在往年卖得好,今年反而只持续了一个星期就结束了,总量不如往年,涨价自然也没有动力。
“内销的羽绒服,吊牌价基本上都达到实际价格的5倍以上。一些电商平台还要便宜。”孟卓表示,从比例来说,轻薄羽绒服近年来在销量上占了主体,也是普通消费者最常买的冬季服饰之一。这类服装价格在全球物价上涨的背景下也始终未涨。
恒信织造有限公司负责人吴冬明告诉记者,基础款的羽绒服面料价格没什么变化,“基本涨不动,即使最近微涨了一点,可能也只是让企业少亏一点”。
江苏天维纺织负责人也坦言,从整体供应来说,今年的市场需求是低于预期的。价格来说,“基本都涨不上去,除非新产品,老产品还是降价的”。
考虑到市场的上架周期,孟卓说,对制造工厂而言,羽绒服这类服装这个冬季的出口订单已经结束交付了,海外的销售也在11月接近尾声,国内也是如此,“过了元旦,基本上买的人就很少了……不用讲涨价,面向内销的工厂目前基本已经缓下来了”,主要供应小规模的补单。
也就是说,一方面吊牌价并非实价,另一方面,如今市面上存在的高价只是部分高端或差异化的产品,并不对应行业“普涨”——大量常规的平价服装乃至原料都没有出现涨价的情况。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责任办公室副主任胡柯华告诉记者,全球整体经济疲乏,即使中国市场整体稳定,但具体从面料和服装的价格角度并没有明显的起色。近期价格较低的羽绒服因寒潮逼近迎来了一些销量,导致羽绒等材料端存在一定的涨价预期。
“双十一”以来,受冷空气持续发力影响,羽绒服需求迎来爆发式增长,各平台销量骤然提升。以某羽绒服专业市场为例,由于批发商们纷纷加大了进货力度,眼下,该市场羽绒服日出货高达100多万件,很多商户的“库存”两三天就卖空了,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有些热门款式的订单已排至7天以后。
在本轮行情下,羽绒服板块一扫前期气候异常带来的阴霾,行情出现回暖,从产业链角度看,纺织企业处于服装企业的上游。既然下游服装出现动销行情,那必然会为纺织企业带来一波订单方面的利好。但结果却很是遗憾。毕竟,就价格方面而言,只有胆布猛涨了一轮,个别规格的尼丝纺只是略微小涨,而其他相关面料的价格大多并未跟涨。
提及那条关于羽绒服价格的热搜,这位纺织老板不由地发出了灵魂拷问,“面料商没挣钱,服装厂没挣钱,钱都被谁挣了?”
前期调研结果表明,由于面料价格整体趋于稳定,但各类成本却是有增无减,再加上市场氛围日益内卷,纺织企业的利润早已大不如前,尤其是以常规面料为主的那部分企业日子过得颇为艰难。
来源:第一财经、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