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制定的思想基础可以归纳为三句话,即“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适应中国工业化后期科学发展的新要求;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努力在2020 年实现由世界纺织大国变成纺织强国的奋斗目标”。
早在2000年,时任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的杜钰洲就代表全行业提出了建设纺织强国的宏伟设想,并得到了当时的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纺织工业在规模、结构、科技与品牌、质量效益、开拓国内外市场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纺织工业由大变强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提供了重要机遇。从2009年9月开始编制至今,经过两年零8个月的紧张工作,凝聚着全行业智慧的《建设纺织强国纲要(2011-2020年)》正式向全行业发布。
在编制过程中,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名誉会长杜钰洲对《纲要》中纺织强国的发展思路和重点进行梳理,通过整理大量数据资料,对重大发展目标进行了长期测算,对行业形势、指导思想和内容进行了深化,并亲自执笔进行修改。在《纲要》发布之际,杜钰洲对《纲要》编制的背景,以及如何建设纺织强国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的十六大做出重要判断,“21 世纪头20 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 年,集中精力,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在杜钰洲看来,以“十二五”为关键阶段的新时期已经开始。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纺织工业在新时期,特别强调必须加倍努力,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走新兴工业化道路,加快结构调整,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由大变强。纺织工业要主动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积极应对可以预见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纲要》制定的思想基础可以归纳为三句话,即“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适应中国工业化后期科学发展的新要求;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努力在2020 年实现由世界纺织大国变成纺织强国的奋斗目标”。
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更好的生活”?杜钰洲解释说,更好的生活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更好的物质文化生活,二是更好的就业,三是良好的生态环境。
纺织工业要顺应人民群众对更高物质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根据“十二五”规划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长期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这一重大战略将为纺织工业带来新期待。
通过新世纪前十年人民群众对衣着消费的内在结构分析,衣着消费增长有两大内涵,一是伴随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而对纤维制品使用数量的不断增长;二是适应生活方式的改变,满足衣着功能品质细分和对日常生活更高审美追求。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二个十年,我国坚持扩大消费需求战略以及缩小城乡差别、区域差别、个人收入分配差别的重大决策,将使我国城乡居民衣着消费持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预期在第二个十年,我国城乡居民衣着支出总额年均增长将达14.77%。
纺织工业要顺应人民群众对更好就业的新期待,杜钰洲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长河中,就业始终是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第一需求。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不同时期,人民群众对就业的不同要求,始终与各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生活方式变化密切相关。两大内生动力相辅相成,即工业化和城镇化。工业化是使国家强大起来,城镇化是使人民群众富起来,而城镇化的核心任务就是就业。加快从世界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的转变,对于顺应新时期人民群众对更好就业的新期待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镇化率的提高,人们对更好就业的新期待更加强烈,就业目的早已从解决温饱上升到满足小康生活,预示着新时期纺织工业吸纳就业总趋势是高工资,高创造力。
纺织工业要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新期待。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人们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而且对良好生态环境有更高的期待。要求纺织工业对节约资源能源和环境友好有新的突破,做出新贡献,促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在第二个十年继续以低碳、绿色、循环经济为导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事关我国纺织工业可持续发展长远大计,也是建成纺织强国的重要标志。
适应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新要求 2020 年基本实现工业化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而对于处在国民经济基础地位的制造业,“改造提升”是中心任务。纺织工业作为重要的消费品工业,推进其改造提升,不仅关系到我国工业现代化的全局,而且直接关系到各族人民在新技术革命时代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
而在工业化的时代,纺织工业应该是什么样?工业化对纺织业有什么要求?杜钰洲认为,在当代,无论是人们对更高生活质量的新期待,还是各相关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新要求,都离不开纺织工业在现代工业体系中无可替代的承上启下的关联作用。进入新世纪以来,纺织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结构性地位正在从新兴科技获得更大创造力,从新兴产业获得更先进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中获得更大规模、更高附加值消费市场。根据我国制造业改造提升的总体要求,纺织工业在第二个十年致力于进一步增强内生动力,适应新时期市场需求变化和国家工业化宏观需要,争夺新时期产业制高点。
纺织工业要适应我国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新要求。杜钰洲分析说,纺织工业由大变强,实质上是我国整个产业体系现代化问题。纺织工业的发展不仅拉动了整个制造业的提升,也拉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以及现代服务业、新型能源、新型材料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纺织工业由大变强,不仅为这些相关产业带来巨大市场,而且也为这些产业提供重要的生产要素。
纺织工业要适应自身转变发展方式的新要求,杜钰洲称之为“这是内生动力”。纺织工业要满足中国工业化中后期巨大经济社会需求,必须紧紧抓住自身转变发展方式主线和结构调整主攻方向。要从生产要素、产业功能、价值结构、生产方式、协调配套、整合资源等六个方面进行调整。
创造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积极创造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这也是国家“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杜钰洲解读说,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我国纺织工业由大变强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有机遇也有挑战。中国纺织工业正面临国际新定位和创造新优势的严峻考验,无论是外部环境的新变化,还是内部发展的新约束,都要求中国纺织工业加快由大变强。根据国际经济走势和面临新的竞争形势,中国纺织工业将创造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重点放在科学技术、自主品牌创建、可持续发展、创新人才四大领域。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建设纺织强国的基石。要切实把科技新优势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升科技对于产业升级的贡献率。一旦掌握了高新技术,就会大幅提高产业创造力和竞争力,把握住全球经济分工新定位的主动权。
“创造自主品牌新优势是提高市场话语权的重要标志。”杜钰洲认为,相比科技,品牌培育还处于初级阶段,不仅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在实践中还存在众多薄弱环节,与世界品牌强国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创造品牌新优势,首先要把自主品牌建设摆在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高度;其次要体现生产者与消费者诚信关系价值标识;第三必须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竞争为主要形成机制;第四必须与产业结构调整密切结合;最后要靠提高社会化生产力来实现。
“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我们产业满足周围环境的要求,而且已经进入到市场的价值评价体系。”杜钰洲强调,要严肃对待可持续发展,而正确解决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也已经成为纺织由大变强的重要准则。新时期,培育可持续发展新优势,一是要通过技术创新减少生产过程污染,发展循环技术,减少自愿消耗;二是通过提高劳动生产力,使产业发展环境代价和资源代价最低;三是通过提高队伍的素质,通过企业管理,供应链管理,行业管理形成价值共识,发挥人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四是要针 .新时期的主要约束,脚踏实地解决一些突出的问题。
人才是建设纺织强国的第一资源。杜钰洲着重指出,“人才不是比较重要,是太重要了。”建设纺织强国的决定性力量将是高素质人才,而不是廉价劳动。实施纺织人才强国战略,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加快纺织人才机制体制的改革。按照“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思路,以提高纺织人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以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为重点,以培养和稳定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基础,建立能够培养多层次的创新人才,更好地吸引使用人才的机制,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对于《纲要》整体目标的实现,杜钰洲表示,在党中央大政方针的指引下,全行业通过加倍努力,团结一致,开拓进取,一定能够完成建设纺织强国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