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上旬,《建设纺织强国纲要(2011-2020年)》发布,这是纺织工业发布的首个10年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指出,对纺织行业而言,这10年是一个十分特殊而关键的发展阶段,从更长远的角度对行业发展进行统筹部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名誉会长杜钰洲重点解读了《纲要》的总纲部分,在“顺应三个新期待,适应三个新要求”和“创造四个新优势”的阐释下,关于为什么要建设纺织强国和如何建设纺织强国的思路清晰可见。
顺应三个新期待
关键词:更高物质文化生活 根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及统计,可以推算出我国城乡居民衣着消费总支出从2000年到2010年,在这十年里共增长了2.72倍,年均增长14.05%,按可比价年均增长15.84%。“应该说,10年前一般人想不到可比价年均增长会达到15.84%。我们纺织工业为什么有这么多纤维、这么多企业,并且不管遇到了什么困难,我们的企业数量都是在增加,销售额都是在增加,利润也都是在增加的,原因就是消费增长。”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名誉会长杜钰洲为我们解释道。对于未来,他更是满怀信心,“未来10年,人民群众对衣着消费的要求肯定更高。”纺织工业必然要顺应人民群众对更高物质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关键词:更好就业 中国纺织工业2000年从业人数是1300多万,现在是2千万人左右,规模以上企业从业人数也从700万人上升到1150多万人。
为什么会提高?就业始终是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第一需求。《纲要》指出,正是我国各族人民寻求更好就业的新期待,成为纺织工业加快升级的巨大动力。
我国2020年人口将达到14亿,届时城镇人口比2010年再增1.7亿,农村人口比2010年减少1.1亿,并且随着受教育程度提高,人们对更好就业的期待更强烈。然而,当前纺织工业的生产力状况还不足以充分满足人们对新时期更好就业的新期待。在第二个十年,纺织工业要保持全行业就业总规模在2000万人以上,就必须既扩大直接生产体系吸纳就业能力,又扩大产业内现代服务体系的吸纳就业能力。
关键词:良好生态环境 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们开始对良好的生态环境有更高期待,要求纺织工业要对节约资源能源和环境友好有新突破,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在《纲要》总纲部分,明确提出,第二个十年,继续以低碳、绿色、循环经济为导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事关我国纺织工业可持续发展长远大计,也是建成纺织强国的重要标志。根据我国“十二五”规划目标,到2015年纺织工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比2010年分别降低20%、20%、30%、10%,循环再利用纺织纤维总量达到800万吨左右。
适应三个新要求
关键词:制造业改造提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在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发挥我国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特别是对于处在国民经济基础地位的制造业,提出“改造提升”的中心任务。根据国家统计局所作我国国民经济投入产出完全消耗系数表分析,纺织服装制造业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系数始终处在大于1的重要地位,并且从2000年到2007年,影响力系数从1.17上升到1.21,感应系数从1.02上升到1.22。
关键词:建立现代产业体系 纺织工业实现由大变强在我国现代经济社会不仅与人们消费方式、交往方式的发展变化息息相关,而且始终与产业体系现代化的发展变化融为一体。
纺织工业由大变强实质上是我国整个产业体系的现代化问题,纺织工业由大变强不仅为这些相关产业带来巨大市场,也为这些产业提供重要的生产要素。以纺织工业满足人民群众现代化衣着消费为例,第一,它使用原材料的1/4是天然纤维,反映了它同现代农业的关系;它使用原材料的3/4是化学纤维,反映了它同现代石油化学工业的关系。第二,纺织工业的生产资料涉及机电装备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及生产过程的信息化水平,它的生产工艺涉及现代高分子技术、电子技术、材料技术、现代物理和现代化学技术、生物技术、能源和环境技术、生命科学和人体工学。第三,纺织工业的供应链管理和营销体系建设涉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
关键词:自身转变发展方式 纺织工业要满足中国工业化中后期的巨大经济社会需求,必须紧紧抓住自身转变发展方式主线和结构调整主攻方向。
产业要素结构要从以大量资源投入和低工资劳动力投入为主,转向扩大知识和技术要素的投入;产业的功能要从在国际价值链低端的加工型制造业,向在国内国际价值链高端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品牌创造能力的创新型制造业转变;产业的价值结构要从市场供求内部性的效益驱动,向将质量效益内部性动力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和谐等市场外部性责任紧密结合的发展动力转变;产业的生产方式要从粗放向社会化大生产方式转变,从各自为战打造品牌优势向以骨干企业为主力,以供应链为纽带打造产业同盟品牌优势或区域品牌群落的品牌集成优势转变;从东部产业带优势向东中西部主体功能区相协调配套的战略优势转变;从以往产品“走出去”向“品牌”走出去转变,发展中国纺织工业跨国公司,发展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大中型企业,提升小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
创造四个新优势
关键词:科学技术 一旦在技术上落后了,新竞争优势必然无从谈起。
科学技术是纺织强国建设的基石。《纲要》指出,要切实将科技新优势置于优先发展的地位,提升科技对产业升级的贡献率。新科技革命对于纺织工业由大变强既是难得的机遇,又有难以预料的风险。机遇在于一旦掌握了高新技术,就会大幅提高产业创造力和竞争力,把握住全球经济分工新定位的主动权;风险在于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往往对传统技术带来破坏性效应。
关键词:自主品牌 作为世界纺织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出口大国的中国纺织工业,品牌培育还处于初级阶段,不仅在认识上存在许多误区,而且在实践中存在众多薄弱环节。
《纲要》总纲中提出,一个产业在国际经济分工中的品牌价值高低,不仅反映该产业国际活动的话语权,更体现一国综合国力的大小。创建品牌新优势必须以企业为主体,认识到优势品牌是社会化生产力发展同市场配置资源基础作用相结合的产物。创建自主品牌优势还必然创造行业品牌价值急需要经过市场检验的知名品牌企业作为骨干,并以知名品牌价值为纽带将众多小企业按社会化分工纳入品牌供应链系统。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一个产业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大小上升为国际竞争中市场价值量化的重要尺度,成为社会价值的评价准则。因此,严肃对待可持续发展,正确解决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纺织工业由大变强的重要准则。
《纲要》指出,纺织行业针对新时期的主要约束,要解决以下几个突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一是加快解决开拓新型纤维资源的问题;二是开发清洁生产技术,加快突破产业链全过程,实现减排和节约用水的大目标。
关键词:人才队伍 建设纺织强国的决定性力量将是高素质人才,而不是廉价劳动力。
人才是建设纺织强国的第一资源。在新时期,努力改善纺织人才结构,要造就一批行业领军人才。“这是我们过去没有提到过的。”杜钰洲名誉会长在解毒《强国纲要》时这样说。培养一批国际国内知名品牌的企业家领军人物,培养一批纺织行业卓越科学家、高校学科带头人、行业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领军人物,培养一批引领行业设计队伍成长的设计大师、文化创意人才,充分发挥教育功能、培训功能,努力创造干中学、快出人才的实战环境,努力造就大批优秀企业家、卓越设计师、卓越工程师、高水平企业营销管理团队及宏大的高技能职工队伍,以造就结构优化、实力雄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
链接 :《建设纺织强国纲要(2011-2020年)》出台的前前后后 《建设纺织强国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从2009年9月起至今,整个研究和编写工作历时2年8个月,经过了十几次修改。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上下为此付出大量努力,共有20多个部门、专业协会、实体单位直接参与了《纲要》的研究和编写工作。
第一阶段是前期研究阶段,2009年10月,研究工作正式启动,联合会规划部负责牵头,制订了初步研究工作方案,并且安排了19个前期研究专题。专题内容包括国际环境,内需市场,资源环境条件,强国目标体系,科技创新重点,以及各分行业强国发展思路。
第二阶段是深入开展阶段。2010年3月,在大量前期研究对行业面临的形式做出初步分析、判断的基础上,《纲要》提出了建设纺织强国四大战略重点,建设纺织科技强国,品牌强国,可持续发展强国,人才强国。这四大战略重点的提出也明确了《纲要》研究的方向和着力点。按照这一基本思路,联合会确定了总纲,科技纲要,品牌纲要,可持续发展纲要,人才纲要五大专题并举推进总规划。2010年11月,经过联合会主要领导的直接指导,纺织工业“十二五”科技进步《纲要》整理编写完毕,由联合会正式对外发布。
第三阶段是集中形成阶段。联合会最终确定了“一纲四篇”统一编写、统一发布的工作方法。12月,《纲要》讨论稿形成,经过联合会第三届党代会讨论通过,经过适当修改后直接对外发布。
第四阶段是深化和修改阶段。2010年以来,杜钰洲名誉会长对《纲要》大纲再次进行梳理和修订,确定了纺织强国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整理了大量数据资料,对重大的发展目标进行了长期测算,对形势判断、指导思想和内容进行了深化,并对《纲要》的总纲部分进行修改。2012年5月8日,《纲要》经过会议讨论后正式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