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世界经济格局正在改变,中国的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中国不仅是世界的生产中心,更是世界的消费中心,做好中国市场便是走向世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迈向国际,中国和世界新的关系正在建构之中。
既是生产中心 又是消费中心 2011年,范冰冰穿仙鹤装出席戛纳电影节在国内引起议论。然而范冰冰心里的受众不见得就是当地的欧洲人,而应该是中国内地人,为什么?因为仙鹤装本身并不在意在欧洲有多大的影响,在美国有多大的影响。
10年来,在章子怡之后中国已经没有明星再到好莱坞发展。30年前中国刚刚开放,在中国演艺界的顶峰时期,明星们却还要到美国学习,只因为当时中国的市场、生产力和消费能力都非常小,无法让一个明星站得更高。从陈冲、巩利,到章子怡,走向世界是中国人最大的愿望。
然而,今天范冰冰走向世界的意义变了,走向世界为的是中国内地的市场,因为现在的中国电影市场足够庞大,中国的消费能力也足够承担她的地位。比如,2002年中国电影票房64亿,但去年,中国电影票房却已达到l31亿,增长速度之快值得大家注意。
2011年光棍节上映的《失恋33天》,没有大明星,投资不过800多万,80后、90后却为它创造出3.5亿的票房,超过了同时放映的进口片《丁丁历险记》。影院里全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这就是中国市场结构对世界极端影响的一个侧面,范冰冰的事例也说明了这一点。
另一个例子,占领华尔街运动里有一个全球知名的思想家奇则克,他谈中国时谈的不是中国政治、产业、社会,而是穿越剧。
这两个事件说明什么?2008年之前,中国是世界生产基地,服装使我们走向世界。2008年之后,中国内部的消费能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崛起,中国既是生产中心又是消费中心。
美国的学者讲过一个宏大的概念“中美国”,即世界是由中国和美国所决定的,中国为世界生产东西,中国的服.装工业为中国的崛起做了很大的贡献。过去,中国是一个生产中心,而如今既是生产中心,又是消费中心,中国人从未像今天这么有购买力,这么热爱买东西,中国消费者对消费的渴望从未像今天这样被创造出来,被解放出来。这个变化说明了中国市场已经变成了全球最中心的市场,全球化开始转变为另一个概念,中国人正在拉动着世界的消费发展。
新中产动摇全球消费结构 金融危机之后,全球进入一个比差的年代,而我们中国不比美国、欧洲更坏。在世界很多地方,有操着各种不同方言的中国人在消费,中国消费力量正在开始。中国把生产和消费都包揽了,全球化结构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个改变不仅决定着世界的未来,还引起中国全国化的发生,即中国内部的改变。
现在中国发展还不平衡,现在的北京、广州、上海等城市完全可以跟世界上最好的地方相比,但是开车到40公里以外的地区就变成另一幅景象。但在美国,无论是纽约,还是任意一个小镇子,你会发现消费状况差别并不是特别大。
但值得关注的一点是,当今,中国三、四线城市在快速崛起,三、四线城市的中产阶级也开始崛起,三、四线城市的需求已经跟大都市接轨,在三、四线城市,只要是“外语挂帅”的品牌都卖得好得不得了。正是这种中国内部大规模的全国化拉动着全球化的进程,拉动着LV、爱马仕的销售。有数据显示,2009年以后,中国西部地区的GDP增长率开始超过中部,中国已开始了第二波发展,而中国的未来恰恰也就在这样高速的增长里面。
学习做个时装大国 现在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迎合中国年轻消费者的需求,一是中产阶层,二是中国的80后、90后年轻人。他们是独生子女,是生活在中国历史上最富裕时代的人,他们要花钱,然而这个钱能不能流到服装行业里却并不乐观。面对这个挑战,中国品牌需要不同的灵感。
第一,来自历史的灵感。中国元素很重要,但是历史灵感并不能帮助我们走得更远,民族特色有时反而是一种局限,会让我们受到困扰。
第二,来自中国文化混杂性的活力,像电影《失恋33天》这样的活力。如果不能正确把握年轻人的需求,本土时装品牌就会显得落伍过时,无法迎合中国内部现代化的进程。当下,中国品牌应该重新掌握来自内部的混杂的灵感,做好本土风格,做好自己的市场,因为做好中国市场本身就是走向世界。同时,我们也要继续保持制造大国的优势,创造一个真正和中国全国化配合的市场。
中国正在建设纺织强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在学习变成一个时装大国。同时,世界正在学习中国变成一个大国,并且适应中国变成一个时装大国。
中国和世界新的关系正在建构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