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自然之友、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达尔问、环友科技和南京绿石五家环保组织,在北京联合发布在华纺织行业污染调研报告(第二期),指出中国纺织行业的变迁正产生结构性污染。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在发布报告时称,纺织业全球分工正在发生变化。“由于原材料涨价、人民币升值,特别是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中国逐渐失去了劳动密集型的成衣加工环节,得到了资本密集型的印染整理环节。”
报告指出,印染环节的水资源消耗占到所有环节消耗的85%,能源消耗占全部的80%,化学品消耗则占全部的65%。“这样的全球分工使中国实际上承受着最大的污染,但是供应链的环境管理却成为了一个盲点。”马军说,“许多大型品牌管理只到第一级,到不了印染整理的环节。”
“要想留下这个产业,在分工中间避免受到更大损害,就必须进行产业升级换代。”马军指出,纺织行业需要提升,但是却没有足够的动力——环境监管弱,环境诉讼非常困难,导致违法成本低于守法成本,水资源的价格如此之低。
马军举例说,有的地方上,甚至连检测的设备都没有,一年只能从上面的机构借设备过来检测一次。
报告中,NGO联合致信49家中外服装品牌,希望他们就材料供应商管理问题进行说明。但截至2012年10月7日,仅17家企业对此进行了回复。玛莎百货、迪士尼等知名品牌,均出现在调研报告的消极案例中。
2012年4月9日,该报告第一期曾指出纺织行业用水量大,排污量大,用水效率低下,包括著名品牌供应商在内的大量纺织企业超标违规等问题。
中国印染协会会长李金宝则回应称,纺织行业用水量大是生产加工特点所决定的,而部分地区排污过于集中,环境治理难以奏效,则与产业布局有关。印染废水的复杂加大了污水处理的难度。其一并指出,第一期报告采用了一些陈旧的数据,也并未给出深层次原因分析和积极建议。
就印染协会的回应向马军提问。马军表示,双方也曾就此有过交流。“为了同一个出发点,我们愿意从不同的角度去推动问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