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意大利制造,尽管我们看到过不同版本的解读,但是,意大利制造的核心到底是什么,仍然只有意大利人自己知道。我们能够看到的只是意大利制造曾经的辉煌以及现在仍然保持的高端优势,但是2009年以来,意大利制造也面临着关于未来发展路径的种种探讨,意大利制造的掌控者们最近在想什么?近日,在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博览会上,采访到了一些在意大利制造中的实力派人物。
用“无与伦比”的意大利模式 移师到“与众不同”的中国市场 10月22日到25日,继在北京成功举办第一届展会后,中国MILANO UNICA意大利纺织面料展,在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的合作下顺利抵沪,124位参展商(比第一届增加30%)在Intertextile Shanghai(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秋冬]博览会)展出意大利顶级面料、辅料和配件的2013~2014秋冬系列产品。MILANO UNICA在上海采取展中展的形式,展馆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只有意大利主办方的邀请或者被认证过的参观者才可以进入意大利纺织面料展区。据悉,该展馆由意大利著名建筑设计师Misa Poggi设计完成,她之前设计了位于Ideabiella和米兰Shirt avenue的展馆,展馆总占地面积超过2500平方米。
意大利MILANO UNICA的总经理Massimo Mosiello解释道:“MILANO UNICA(意大利米兰面料及和辅料博览会)意思是‘无与伦比的米兰’,创立于2005年,每一年在相同的地点、相同的时间举办。2008年由于欧洲金融危机,对欧洲的纺织市场造成了冲击,当时展会主办方觉得中国市场是新兴市场,所有就尝试着要把展会移师中国,于去年3月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展会,获得了非常好的收效。因而,我们准备在中国持久地把博览会办下去。”
在此次意大利MILANO UNICA展会的主办及协办方中,我们看到了这些名字:意大利经济发展部;ICE, 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SMI, 意大利纺织与服装联合会;ITEMA,拥有150年历史,专业生产高科技纺织机械的协会;DHL,意大利全国及国际快递行业的领袖;INTESA SANPAOLO,意大利最大的银行集团,该集团在欧洲也名列前茅,得益于其在亚洲市场的战略布局,该集团可谓是所有意大利企业的首选合作方,尤其是那些想要在中国市场增加竞争能力和在中国知名度很高的纺织及时尚企业。这是意大利整合的力量,正像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Maurizio Forte所言:“这不是一种简单的集中,而是一种模式,这种模式会让我们做得更大,像滚雪球一样。”
如今,从各个角度来看,中国对许多意大利纺织企业而言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市场。连同中国香港在内,中国是继德国之后的第二大意大利纺织品出口市场。意大利对中国的出口量,除了羊毛面料是第一名以外,其他各类面料出口也排名靠前。不过,推动对华出口的还是意大利产品的质量,与2011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的出口量已经增长了8.7%。意大利总出口量中大约有一半是精纺羊毛织物,其次是棉织织物和粗梳羊毛织物。
“中国是一个极具增长潜力的市场。”MILANO UNICA意大利纺织面料展主席Silvio Albini强调,“但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市场,中国市场复杂、需求量大且需要付出大量精力,这个市场要求的是深厚且专业的知识技术水平。在这里,需要充分利用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和意大利纺织和服装联合会(SMI)的力量,以及Intertextile国际纺织面料展的协助。”
“通过中国媒体的协助,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和Milano Unica意大利纺织面料展一起策划和组织了许多行业相关的宣传活动,同时也吸引了来自于中国最重要生产地区的服装生产企业,” 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主席Riccardo Monti说道, “我想感谢Albini主席和Milano Unica的全体工作人员,他们知道如何去完美地协调私营企业与公共组织机构之间的团队合作,诸如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这是一次很好的经验,我们还想把这次的经验运用到意大利制造的其他行业,并借此将其他行业引入中国市场。”
意大利纺织和服装联合会(SMI)主席Michele Tronconi说道:“意大利纺织和服装联合会(SMI)与Milano Unica意大利纺织面料展之间的关系不单单止步于一个或多个活动的合作。许多纺织业出口商加入了我们的联合会,他们也参加意大利纺织和服装联合会(SMI)的活动,同时我们双方达成了共识,即只有团队协作才能战胜国际市场带来的挑战。”
意大利制造要保持自己的风格 但也需要为了中国有所改变 在此次的意大利展馆中,采访了几家进入中国市场较早的意大利顶级面料商。这些面料商对于意大利制造显得非常自豪,他们为能把意大利时尚带到中国感到高兴,他们认为意大利面料可以给中国服装企业开启高端时尚之路。当然,另一方面,他们也充分认识到了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因而,他们一直非常努力并声称,他们可以在某些方面为了中国有所改变。
据ERMENEGILDO ZEGNA市场经理Mauro Bellini介绍,他们此次主要展出的是羊毛、羊绒和丝绸系列,终端产品涉及男装、女装、围巾等服饰。目前他们在中国已经拥有了85家店面,几千名员工。为了和老客户保持很好的合作关系,他们在上海设有办公室,因为定位于高端,所以他们并不追求大规模的产量,尤其是近10年来,他们呈现出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ERMENEGILDO ZEGNA进入中国已经21年了,他们此次在上海展出的系列和在欧洲市场推出的系列一模一样,同样的材质、同样的设计。这也就带来了一个问题,你会发现,采用杰尼亚面料的中国服装企业的产品做得越来越像欧洲品牌了。当然,ERMENEGILDO ZEGNA的面料商现在并不为这个问题过分担忧了,因为他们深知品牌的价值并不仅仅体现在产品上。
CERRUTI 1881管理总经理Simone Guicciardini是一位高大帅气的意大利人,娶了一位台湾妻子,因此他对中国市场的了解不言而喻。对于中国同类的面料企业,比如阳光、海澜集团以及如意集团,他认为这几个企业直属的工厂太大了,因而他们应对市场变化会很慢,哪怕是很小细节的调整都很难,那么,对于客户特别的要求,他们就很难做到尽善尽美。同时,他也承认,中国目前有些面料商已经做得相当好了,只是中国面料商如果能够把钱都投入在设计以及技术的研发上,而不是用在买房或者建设非常漂亮的工厂上,可能会发展得更快。
CERRUTI 1881进入中国已经15年了,从开始中国客户全部购买他们现成的产品到现在中国服装企业有70%购买他们现成的面料,也有一部分客户开始向他们定制面料了。Simone Guicciardini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改变,中国正在发生变化,意大利制造需要为这种变化做好准备。但问到是否会把CERRUTI 1881面料转移到中国来制造的时候,他不假思索地回答:不可能。也许是意识到自己回答得太快了,他又继续思考了一下补充道:“目前不可能。但是谁知道未来呢?就像我15年前来中国,并没有想到自己会娶一位中国妻子一样,一切都是变化的。”
MIROGLIO TEXTILE更多的是一家设计公司,他们1978年就来到中国,他们目前有两个产品系列,意大利制造的就全部从意大利进口,中国制造的就所有制造资源都采用中国的,而设计则不容置疑地采用原汁原味的意大利设计。目前,MIROGLIO TEXTILE的设计团队有12个人,其中2个人在中国。MIROGLIO TEXTILE的总经理Marco Borio认为,在面料设计领域,意大利和中国最大的区别在于:意大利可以预测未来的设计潮流,而中国更多地是制造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其实,面料设计是有一定的逻辑性的,只要了解这种逻辑性,就可以预测流行,而不是像有些业外人士想的那样进行流行趋势研究是什么神秘的事情。“在我们公司,当下推出的设计在一年半之前就准备好了。”
同时,Marco Borio对中国市场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认为,中国市场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但同时这个市场又是很复杂的。很多意大利企业家比较傲气,他们不想听别人的建议,但是,如果拿意大利的方法到中国来,就行不通了。因为中国太大了,历史太悠久了,我们必须要在坚持自己的风格的同时,为了中国有所改变。
对于意大利制造,我一直有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说熟悉,是因为作为一名专业小编,我既去过意大利亲身体会过意大利时尚,也在中国参加过诸多意大利重头活动,比如中意时尚峰会等,也采访过诸多意大利制造的实力派人物,比如杰尼亚的CEO,意大利男装协会主席等等,当然,还包括在各种时尚课堂以及论坛上,随便一个专家随口都可以说上几句意大利模式。说陌生,我对于意大利模式的思考一直是动态的,甚至某一阶段的观点会被后来的观点所修正,对于意大利模式,我始终有种雾里看花的感觉。
此次重新认识意大利制造,是在意大利Milano umica位于上海展中展的一间小会议室里。我的对面坐着熟识意大利制造的三位重头人物,他们分别是:意大利驻沪总领事德卢卡先生、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驻沪首席代表Maurizio Forte先生,意大利MILANO UNICA的总经理Massimo Mosiello先生。
不出小编预料的是:他们对于意大利制造的解读,我想这个问题他们已经被问过无数次了。意大利驻沪总领事德卢卡显然有备而来,他认为,意大利制造是一种精神,是意大利的质量、设计、文化等等集中在一起反映出来的精神。而意大利制造的核心就是质量,当然,这里的质量具有灵活性,这种灵活性就是要符合进入市场的高质量的代表时尚生活的品质。
另一个问题也是被问过无数次但又是必问的,那就是对于中国制造和意大利制造的理解。德卢卡认为,意大利制造和中国制造非常接近,因为这两个国家都是文明古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而时尚的价值是历史和文化慢慢沉淀下来的。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驻沪首席代表Maurizio Forte补充道,尤其是最近10年,欧洲市场对于东方市场和东方制造开始慢慢接近,包括东方设计也进入欧洲设计师的视野。所以,对于中国品牌,要对自己充满信心,不要一味模仿,这样才能像国际大品牌一样,慢慢走向世界。
目前,中国制造有一种天生的隐忧,那就是对外加工的依赖性以及产业有向成本更低处转移的趋势。随着全球纺织服装产业新一轮产业转移的全球布局,有一部分中国制造已经转移到了印度、越南等国家。在这种隐忧下,中国制造中对于成本比较敏感的那部分产业会慢慢被取代,而剩下来的中国制造的未来格局将是怎样呢?意大利制造无疑可以成为其中一个样本,那就是建立一种不可复制、不好转移的内涵型、根植型产业。
当然,意大利制造也面临着关于未来走向的种种讨论,尽管意大利政府一直把持高端,把意大利制造牢牢地留在本土的意愿从来都没有改变,但是,设计师Miuccia Prada女士却让我们看到了另外一种可能,她发表了一个全新的副线“country of origin”。顾名思义,这个副线的特色就是突出原产地,以“Made in India”(印度制造)、“Made in Scotland”(苏格兰制造)、“Made in Japan”(日本制造)、“Made in Peru”(秘鲁制造)来取代千篇一律的“Made in Italy”(意大利制造)。
未来会怎样呢?这真是一个动态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