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棉收购已经开始,这个季节,本来是纺织企业热火朝天的日子。可如今,由于国内外棉花价差巨大,国家高价收储低价抛储,河南棉纺织企业既开工不足,亏损加剧,又不敢停产,怕以后招工更难,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
现状:企业陷入纠结
据河南省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李书勤介绍,河南是纺织大省,全省拥有规模以上纺织企业1428家,拥有纱锭1800万锭,年产棉纱465万吨,位居全国第三。今年以来,河南纺织行业生产、经济效益均出现下滑,亏损企业亏损额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停产、半停产企业逐渐增多。纺织产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棉花产业发展遇到了一些问题,如果对现行棉花政策甚至体制不予及时调整,企业的困难加剧,不仅影响到纺织的产业安全,而且必将影响到棉花产业的发展及棉农的利益,最终影响到社会稳定。
“纺织业是新野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全县有涉棉企业达136家,拥有纱锭170万锭、织机2973台。”该县有关部门负责人说,今年以来,受国内外棉价差和市场环境影响,企业利润大幅下降,生产经营困难。全县有77家纺织企业限产,占企业总数的57%;有53家企业停产,占企业总数的39%。
河南某纺织集团总经理张先生说,横扫全球的金融危机,加之国内外棉价差额拉大、用工成本上升、外单锐减、内需不旺,使纺织业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困境。坚持,是企业现在唯一能做的事。停工,则意味着失去客户、失去市场,意味着退出这个行业。所以,企业只能努力让员工保持热情,维持生产经营。
郑州某总工程师郭先生深有体会地说,在市场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客户的要求更高,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更为激烈。好做的品种不挣钱,挣钱的品种不好做。有利润的品种要么技术难度大,要么交期急,要么批量小,企业越来越难维持。
症结:双轨流通体制
南阳某纺织集团总裁邵先生认为,国内外棉花价差过大,我国纺织品竞争力减弱,出口订单转移,进口纱线激增,是纺织企业陷入困难的主要原因,症结在于现行的双轨制棉花流通体制。这种计划与市场并存的棉花流通体制在搞活市场的同时,也造成我国棉花流通市场的无序竞争、棉花品质低下等问题。
“从棉花供需来说,上游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游是市场经济体制,上下游利益驱动难统一。未来棉花价格走向不明,供应渠道莫测,下游用棉企业就像‘盲人骑瞎驴’,未来的发展计划很难制订。两种体制不对接,棉价波动,大起大落,企业难以把握,处于观望心态,慎之又慎。”张先顺说,当前,虽然新棉已经上市,可棉农嫌棉价低不愿卖,涉棉企业嫌成本偏高不愿收,棉纺企业嫌国内棉价大幅高于国外不愿买。整个产业不能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粮棉比价不合理,种棉没有积极性,棉农惜售现象严重,如何保护棉农利益?
商丘某棉业公司董事长阎先生表示,9月,国家在以20400元/吨高价收储棉花的同时,又以18500元/吨低价抛储,棉花存在收储价和市场价两种价格,棉花收购加工企业无所适从。另外,从河南棉花市场交易情况看,10月29日~11月2日,229级新疆棉公定结算20000元/吨左右,329级新疆棉公定结算19600元/吨左右,成交依然平淡。籽棉交售维持前期状况,4级籽棉收购报价8.4元/公斤左右,交售收购双方不踊跃。
某集团郑州纺织事业部总经理李先生说,前些年,纺织产业虽然有起伏,但还算稳定,可2012年却真到了经历转折的时候,市场条件、环境变了,用工成本刚性增长,利润比刀片还薄,甚至亏损,日子非常难过。原来企业扩张依靠的是速度、规模和低成本,而现在重要的是提升内生动力,同时也需要政策支持,呼吁国家加快推进棉花管理体制改革,在税赋等方面给予扶持。
应对:调结构降成本
谈到棉花供应时,某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陶先生说,公司发挥“三位一体”的原料供应优势。一是在新疆建立了年收购加工量6万吨的棉花供应基地,以满足生产中高档产品的要求;二是利用公司拥有进出口自营权和获得的配额,每年进口优质棉3万吨以上;三是河南是我国棉花生产第三大省,为当地纺织企业提供了便利的原棉供应。
在原棉采购方面,许昌某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先生介绍,在原棉价格波动年份,紧跟市场,控制风险,快进快出。比如2011年,公司大量使用低于国内棉价的澳棉,企业获得了不菲的利润。当国家公布收储棉价后,公司去年又大量订购了低于国家收储价的澳棉、美棉。现在,公司使用的棉花已大部分调整为外棉,保证了企业的正常运行。
郑州四棉坚持小批量多品种,面向高端客户,做技术难度大的差异化产品、功能性服装面料、欧美军用制服面料等。纺部用25%的机台做利润较好的特殊产品,织造到市场采购价格相对便宜的常规纱,以满足生产一般面料所需。这样,既保证了面料的利润水平,又满足了快交期。在订单不足时,为保规模效益,公司以大路品种、来料加工做补充。今年,在行业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企业仍保持了正常生产。
拥有30万纱锭的焦作某纺织公司,开展为期1个多月的全员培训,“干啥学啥,缺啥补啥”,苦练内功。精梳纱100%,而且确保棉纱“无三丝”,避开同质化竞争,坚持走差异化品牌发展之路,以品质制胜,成为山东鲁泰、江苏东渡、河北常山等知名企业的专供纱工厂。
面对困境,南阳市纺织企业实施“挖潜降耗,节约增效”措施。通过控制品种用棉指标,提高成品率,降低用棉量,精梳每吨纱节约3%。通过减少纱疵、控制回丝、降低疵布等,使百米布用纱量减少0.52公斤。通过对大功率电器加装变频器、定量集中供气、回风利用、燃煤招标,燃煤较以往节约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