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国内媒体频繁报道了中国服装行业的库存问题。在连篇累牍的报道中,有的媒体甚至得出了“全国服装企业库存够国人穿三年”的结论,外界由此认为中国服装行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库存危机”。
对此,中国服装协会于近日召开了媒体交流会,中国服装协会秘书长王茁接受了媒体采访,针对目前国内服装行业的库存问题向媒体做了详细的说明,对外澄清了该行业深陷“库存危机”的传言。
服装行业需要一定量的存货 “事实上,现在外界所说的库存并不是它的真正含义,我们首先有必要进行区分。”王茁表示。对于外界一般所称的库存,包括上市公司在财务报表中的反映出来库存,更准确的应该叫“存货”,它包括店里正在销售的产品以及为下一季准备的产品。
应该明确的是,存货是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的以备销售的产成品,或为了出售仍处于生产过程中的产品,以及在生产过程、劳务过程中消耗的材料、物料等。任何行业企业都必须保持一定的存货,才能维持正常的生产销售等经营活动。服装是快销品,季节性强、变化快,对存货的需要程度相对更高。
那么,存货是如何产生的?王茁解释存货构成一般包括三种情况:一是产成品仓库内的备销、滞销及残次品存货,以及原料仓库中的备用原辅料和过剩原辅料存货;二是渠道内的存货,包括直营店存货和经销商存货;三是在途存货,即在物流环节的存货。
在以上三种情况中的滞销、残次品以及过剩原辅料等,才属于需要处理的不合理库存。“因此,存货和库存是两个不同概念。可以看到,服装上市公司财报中‘库存’所包涵的范畴明显更广,并非仅指一般人概念中的‘积压和滞销产品’。即根据服装上市公司财报中存货数据来认定其全部为‘积压和滞销产品’,既不符合服装行业特点也不科学。”王茁强调。
王茁指出,服装行业由于行业特点,需要一定合理存货。即使是最后滞销品等的产生,也是因其行业经营特点所决定而无法避免的。比如,一个产品出现在终端消费,往往需要更多产品的烘托才能进行目标销售。举个例子,同一款式的产品可能会有8种颜色在同时销售,但是根据市场反应真正畅销的可能只有2-3种,那么另外5-6种颜色可能就是滞销的。但是为了使整个店面产品丰富而突出,必须要有这并不畅销的5-6种颜色的产品进行烘托。如果消费者进入店里,发现产品只有一个颜色,会觉得没有东西可买;如果一个款式有多种颜色,其选择性会增强,才会产生购买一个颜色的可能。“同时,企业是非常聪明的,经过市场调研后它会分析哪些畅销哪些滞销,其畅销品的生产量一定比生产量大。”
跟往年相比,现阶段服装行业上市公司存货有增加现象,王茁分析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第一,财务处理方式因素。部分服装上市公司涉足其他行业,如鄂尔多斯羊绒衫业务销售成本仅占总成本的9.19%;红豆服装业务占54.42%;雅戈尔服装业务占31.98%;在财务处理中,其他行业所生产的存货也被记入公司财报中,也就是说,部分服装上市公司三季报所显示的存货,并非全部为服装产品存货。
第二,季节性因素。服装行业生产运营具有明显季节性,许多生产所需的面辅料都需要提前采购,特别是一些特殊产品。比如在羽绒服行业,通常需要提前半年至一年购绒。这部分原辅料反映在财报存货上,通常会导致秋季存货较高。而这部分“库存”,明显不属于“积压和滞销产品”。
第三,合理备货需要因素。品牌服装企业在销售过程中,通常需要一定量的铺货与备货,包括渠道内的产品、在途产品以及入库新款备货等。这些都是正常经营需要,在财务记帐中,通常计入存货,但这些产品也并非过季积压和滞销产品。
另外,今年以来,森马、雅戈尔、搜于特、波司登等服装上市公司店铺数量和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和扩大,新增店铺和新扩面积都相应需要更多备货。如雅戈尔,目前公司服装销售网点2600家,服装存货17亿元,按照比例而言库存并不高。
“全国服装企业库存够国人穿三年”系误读
在采访中,王茁也没有回避媒体所提出的目前国内服装行业真正的库存确有上升的现象。王茁表示,跟往年相比,行业的库存确实有所上升,但也绝非外界所传的那样耸人听闻。库存是服装作为季节性终端产品在经营过程中所体现的行业特性。
针对外界盛传的“全国服装企业库存够国人穿三年”的说法,王茁特地向媒体做了说明。王茁表示,中国服装协会对这种说法做了一定的了解,实际情况是,某企业代表在谈到“库存要卖三年”,他所说的库存不是指存货,而是滞销产品;他所说的“卖三年”,指的是“消化”库存需要三年的时间,而“消化三年”的意思是逐步处理库存需要三年,并不是说这些库存量够三年时间进行销售。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012年前三季度产成品存货2569.66亿元。据中国服装协会统计,2011年,中国服装内销额达1.4万亿元,2012年预计将达1.7万亿元。“根据这些数据,我们认为,目前部分媒体所谓的‘全国服装企业库存够国人穿三年’,是在缺乏对服装行业正确认识的情况下做出的结论,是极不负责任的。”王茁向小编表示。
其实稍微计算一下就不难发现,一年几千亿的服装存货相对于一年超过一万亿的内销额,如何能够做到“卖三年”?同时我们应该看到,通过中国服装协会对33家上市公司三季报的分析,其存货总量为494.73亿元,增速基本与销售收入增速保持同步,且为2008年以来最低水平。而随着2012年企业去库存化工作的推进,前三季度存货同比增速逐季下降,分别为8.04%、6.00%和3.75%,其存货增速目前已明显低于销售收入增速。
目前,随着国内市场消费疲软,一些服装品牌库存量有所增加的状况,并不对这些品牌生产经营造成影响。同时,虽然企业存货水平的确会影响下一个销售周期经销商的订货和销售,对于目前引起各方关注的服装行业库存问题,中国服装行业认为,总体来看,服装上市公司存货水平尚处于可控范围,大部分企业,乃至全行业,未达到“库存危机”的地步。
而对于目前部分国内品牌服装企业库存的不合理增长情况,王茁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
一是对市场的预测信息和实际情况不符,造成销量低于预期而导致库存增加;二是在资本市场的压力下,部分服装品牌存在一味追求速度的做法,开店、生产速度都大幅提高,但其单店平效下滑,造成库存增加;三是部分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信息管理水平等也不够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市场反应速度较慢,从而产生库存积压。
当前,对产生的不合理库存,服装行业和企业已经高度重视,各公司也纷纷采取各种措施积极消化库存。比如,通过产品规划、定价控制等多各种手段,调节生产采购及销售订货规模,提高市场预测能力;通过网络线上销售,开办折扣店,加大促销力度;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信息化控制、终端销售能力,对货品进行有效调拨等。
从最近的三季报可以看出,通过以上措施,部分上市公司库存情况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与此同时,11月份服装内销呈现一定的向好迹象,这也对服装企业库存消化工作的推进,产生积极影响。
最近据媒体报道,浙江森马服饰股份有限公司召开了媒体见面会,也就库存问题向外界做了说明。三季报显示,截至9月底,森马存货为14.39亿元,较年初增加31.28%。森马服饰副总裁、董事会秘书郑洪伟表示,中国服装行业这两年过季产品确实比往年多,但正在逐步向好。森马的库存今年基本能解决,明年将会彻底解决。据郑洪伟称,森马减库存的途径包括开折扣店、电子商务等。
品牌要明确在细分市场中的定位 就现在国内服装行业而言,市场上的服装产品有趋同的现象,其产品同质化导致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也导致了部分商品的积压。对此,王茁表示,产品同质化是造成行业库存增长的原因之一。而产品同质化跟目前品牌的营销体制有很大的关系。
如今在中国,多数品牌实行的代理这种营销体制,这是当前服装行业占主导型的营销体制。代理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能帮助品牌迅速开拓市场,扩大产品市场份额;但另一方面,代理商都是逐利的,品牌对于他们而言只是赚钱的一种方式和手段,他们的重点在于卖出产品,品牌本身并不属于他们。
为了获取利润,代理商往往会要求品牌所有者违背品牌自身意愿、违背市场规律,大量生产所谓的畅销款,而不考虑品牌自身风格、形象等因素。无论某个款有多畅销,但是市场容量是有限的,大量的同款产品势必造成最终的积压。
王茁表示,对于一个品牌而言,如果其依靠代理商销售的比重占品牌总体销售达到一定程度,甚至能够左右品牌的时候,在某种程度上会产生品牌商比代理商绑架的现象。因为代理商的话语权越来越强,比如品牌主渠道80%都要依靠代理商销售,那实际上品牌商会按照代理商要求进行生产。这是造成中国服装品牌产品同质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实际上,我们品牌母体的经营者和代理商团队在不断博弈的过程中,如何保留品牌自身风格但同时也要迎合市场需求,最后往往变成了品牌风格和市场畅销品之间的平衡,这种平衡的产物从最终结果来看自然有一种在宏观大面上的趋同倾向。但我们相信,未来的服装品牌所有者都会清醒认识到在市场越来越细分化的情况下,其在细分领域中自身品牌定位将会越来越重要;我们也相信未来中国服装品牌将越来越风格鲜明,只有止这样,他们才会在市场中长久地生存下去。”王茁对小编说道。
在此次采访中,有媒体表示,他们了解到某些企业已经开始卖三年前的库存。对此,王茁的回答是,三年前的库存可以卖。“因为时尚是一个叛徒,谁能预料得到当年的回力鞋还会在现在重新流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