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无论是时尚产业还是纺织产业,人才问题一直都是困扰行业及企业发展的瓶颈。尤其是当时尚业与传统纺织业碰撞时,面对越来越庞大的时尚消费群体,行业对品牌经营和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愈发迫切。正是因此,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及设计师奔赴国外留学,学习时尚设计类学科,希望将先进的理念与国内产业发展相融合。
本期特邀正在法国学习时尚品管理专业的学生,谈一谈求学的体会和感受;特邀中国本土相关专业的学生,参与探讨国内相关专业课程设置;还有来自服装企业和时尚设计策划集团的代表,谈谈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希望能够对中国时尚、纺织产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有所帮助。
留学生如是说
主持人:在法国,时尚管理课程是怎样设置的?该专业实用性强吗?毕业后对从事的具体工作是否有实际指导意义?中西教育存在怎样的差异?在法国学习具有什么样的优势?出国学习该专业是否适合中国学生?
从留法学习时尚管理说起
□ 刘畅 法国巴黎Mod’Art International 时尚管理MBA研究生
在法国,MBA工商管理硕士学科一般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给企业管理人员设置的Executive MBA(简称EMBA);第二种是给本科毕业后继续深造的学生设置的MBA;第三种是给有两年或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士设置的Special MBA(简称SMBA)。作为一名国内大学毕业生,到法国攻读研究生学位自然选择第二种。时尚品管理专业也称“奢侈品管理”,近年来赴法学习此类专业的中国留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反映出国内时尚产业飞速发展对此类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现状。
中外教育差异
从相关专业的文凭机制上看,国内的文凭机制相对简单,研究生通过学习两至三年可获得硕士文凭。而法国不同,学生可以选择读一年或者两年,研究生一年级文凭(简称M1)也是一种完整学历,可以持研一文凭去找工作,因此一部分法国学生在读完研究生一年级便去工作。但是对于中国留学生来说,M1相当于国内研究生没有毕业,所以大部分中国留学生选择读完两年的研究生课程,拿到M2文凭,以获得国内的认证。
在法国学习时尚管理的学生来自各个国家,大部分来自中国、意大利、巴西、越南、印度等,也会有少数的日韩学生和美国学生。在我学习的地方 ModArt International(巴黎国际时尚艺术学院)时尚管理专业,研究生一年级约有40名左右的学生,中国留学生约占1/4,研究生二年级的总人数几乎减半,中国留学生约占1/5。同时,法国的时尚类学校或者院系都会设有两种语言班,一种是主要针对本国学生的法语授课班,另一种则是主要针对外国学生的英语授课班,但无论哪种班都会有很多中国学生。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快速发展,在法国时尚管理专业的课堂上有关中国市场的内容越来越多,尽管班上很多守旧的法国学生依然会对中国不屑一顾,但是越来越多的老师把越来越多的中国市场与需求信息带进了课堂。有些课程例如电子商务,老师会拿出3个小时的完整课时来介绍电子商务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而在对中国市场进行解析的同时,老师也会有极大的意愿和兴趣与中国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法国及其他国家的学生也都对此抱有很大的好奇心,尽管他们对于这个拥有不同文化的东方大国的迅速发展心怀不安,但是在近几年国际时尚产业的发展中,中国拥有不可忽视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是他们必须承认和面对的不争事实。
在教师的配备上,具有相关产业经验的法国时尚管理课程老师占据很大比重。这些教师要么是品牌企业的从业者,要么是在退出大牌公司后自创品牌的负责人,总之这些教师都有着很强的业务能力和很丰富的从业经验。他们上课的第一件事就是先介绍自己和自己的履历,然后将其从业经验融入教学,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在国内,虽然大多数师资是来自国内重点大学相关专业的硕士或博士,也有部分是海归派学成归来做教师,但是总体上缺乏从业经历和经验。
实践比听课更重要
时尚管理专业的学习,实践经验比课堂授课还要重要。正因如此,法国的学校都会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到企业去实习、积累经验。课堂上老师会讲授一些他们在企业工作中的实际案例,但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也只能凭借想象,真正能理解多少,是需要自己去企业实习时加以体验的。在法国,两年的课程一半是在学校完成的,另一半则是在企业公司通过实习完成的。
对于法国本土学生来说,在企业实习的职位多是助理,例如营销总监助理、市场部助理、编辑部助理、陈列助理等。而对于中国留学生来说,因为语言上的障碍,最初实习的职位基本上只有一个,那就是销售。之后随着语言的提高,有可能会找到类似像陈列助理、生产部助理等职位。总之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实习工作,学到的知识都比在课堂上学到的更多、更实际。
虽然课堂上也会设有时尚行业实习职位课程,用于帮助学生寻找到更好的实习机会,但事实上,这些课程效果甚微,因为这些课程基本上都是纸上谈兵,企业或公司并不会像课堂上讲得那样安排一个萝卜一个坑的职位,而都是根据公司自身的特点和需要安排实习职位,有些职位甚至是模糊的、混合型的;企业看重的也不是学生的简历和动机信,而是工作经验。在真正进入公司实习以后,往往实习生的任务都是一些最基本的工作,比如整理文件发送邮件等,而企业的核心工作往往不会交给实习生去做。但只要能进入公司内部,相信聪明的学生都会抓住机会去学习,哪怕做不了什么具体的工作,也会通过用心观察进而取得进步。法国企业给实习生的报酬也并不高,只有全法最低工资的30%,甚至有些企业的实习生是无薪的。还有些企业中的实习生数量甚至已经多过了正式员工的数量,这导致时尚专业的学生游行示威,抗议时尚企业对实习生的压榨。尽管如此,实习生们还是宁愿挣着很少的工资去大品牌企业实习,为的就是能在简历上写下自己曾经在某个奢侈品牌实习的经历,也是为日后正式的工作积累经验。
然而,从在法国学习的中国留学生现状来看,更多的人仅从事过销售这类的终端职位,尽管这类岗位也十分重要,但总是无法真正进入法国时尚企业内部去学习观察真正的管理精髓,而且奢侈品品牌聘用中国学生做销售是为了应对大量赴法国购物的中国游客,因此实习生说法语的机会也并不是很多,如此让很多留学生浪费了在法国留学的大好时光,在语言、知识和实习等方面,收效甚微。
企业家观点
主持人:现在很多中国学生出国学习时尚管理、奢侈品管理等专业,国内一些大学也陆续开设了此课程,企业如何看待这类专业人才?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表现怎样?
人才培养要“接地气”
吴健民 山东舒朗服装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国内企业需要的人才种类很多,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也一直被人才问题所困扰。由于国内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本土奢侈品,因此要想专业对口,学习奢侈品管理的人才回国后只能去国际奢侈品牌企业工作。事实上,奢侈品管理归到根本上就是商品品牌管理,这也是国内缺乏的人才类型。
虽然国外非常注重实践教育,但是感觉这些人才回国后普遍不够接地气,一方面留学生对国内市场不够了解,另外一方面他们心气儿比较高,希望回来后直接从事管理工作,但是他们仅有管理的知识,却没有管理的经验,大多只能纸上谈兵。可以看到,现在在国内企业里挑大梁的都是学历一般、工作经验却十分丰富的人,他们深厚的积淀和卓越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知识结构的不足。
现在很多学生选择出国留学,这也是适应全球化市场的一种表现。但是不能忽略的是,中国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庞大市场,有自己的区域性和独特性。中国企业在谋求发展时,首先要遵从的是本土市场以及本土商品的运作模式。
然而,国内教育也存在很严重的问题,主要是国内教育脱离行业市场太远,对实践环节严重缺乏。
留学生要在实践中摔打,必须从基层工作做起。基层不是底层,而是熟悉并熟练掌握本专业最基本的操作手法,比如学习管理的学生不要妄想一回来就能管理整个企业,而是从基础管理做起,稳扎稳打。
国内的学生必须要走到市场中去,勤动手,多实践。前些日子,一位设计专业研究生曾到我们公司面试,没有得到录用,对于这样的专业人才我们感到很惋惜。因为虽然接受了多年的专业培训,他在设计专业方面的知识积累是增加了,但是他的设计能力却达不到与学历水平相应的层次,归根结底还是实践的缺乏。
不要做“完全的”职场新人
崔萍萍 意大利康斯坦丁时装设计策划集团 亚太区设计总监
我个人认为管理学非常难学,更多设计类、艺术类学生在学校学到的是一种设计手法。由于管理非常需要个人亲身经历、有所体验,因此事实上管理技能是很难通过教学过程教授的。我知道的与管理学最接近的课程就是市场营销学,但这又只是管理的一部分。如奢侈品管理这样的课程并不像服装设计、艺术具有一定的历史,还属于新兴学科,因此它的教学成果还有待时间的考验。
在我们公司,刚毕业的学生就业率并不高,主要是因为经验不足,不能马上投入工作,
毕业生在学校学习的多是技能、历史、文化,即便对流行趋势也不能马上掌握,而公司在当前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基本不可能从零开始培养新人,这就造成了毕业生与企业在职场对接出现问题。据我了解,欧洲大部分公司一般都不愿接受院校新人进入,而是需要具备一些经验的人才。
刚毕业就想从事管理工作更是不可能。在时尚领域,管理人才是全方位的,需要具备各方面的知识,在康斯坦丁这样的时装设计策划类公司,要做好管理必须首先懂得设计。我们是为企业和品牌服务的,如果管理者不懂设计,就难以领导设计师团队,也难以做到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我建议相关专业的学生,大学毕业后先积累些经验再去深造。此外,一定要攻破语言关,因为国外的大公司很难接纳非本土员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语言障碍。我曾碰上过一个在意大利留学的中国学生,在意大利学习两年,但是语言还是一塌糊涂,这就意味着该学生几乎没有可能在意大利找到实习、工作的机会。最后就是希望毕业生不要做一个完全的职场新人,而是在学习期间多积累工作的实践经验。
本土学生感受
主持人:国内研究生课程与实际联系紧密吗?上学期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毕业后,研究生课程对日后的工作有哪些帮助?
学习中培养发散性思维
陈果 专业:设计艺术学 职业:男装设计师
国内的研究生课程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学生在学校学的多是理论内容。比较遗憾,我们在读研期间没有什么机会进行实践,实习单位需要自己寻找,这确实存在一定困难。
上学期间,我觉得最有用的一门学科是打板课程,它对我日后的工作指导意义比较大。我认为读研究生还是要学习偏技术类的课程,实用性更强。很多人认为读研最重要的就是跟对老师,一些研究生导师比较注重做项目,但是我觉得提前寻找实践机会同样重要。
当然上学学习的课程内容不一定马上要对生活和工作产生指导意义,学习是由老师和学校向学生渗透知识和思维模式的一个过程,因此课程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尤其设计专业的学习很能培养人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现在,学生毕业后不一定非要从事和专业对口的工作,其实选择余地很大,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从事很多方面的工作,尤其比较擅长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工作。
追随导师获益匪浅
张涵 专业:服装设计与品牌管理 职业:服装设计专业教师
在我就读的学校,研究生课程有两年半的时间,基本上授课时间是一年,接下来的一年半就留给学生到社会上去实践,并结合实际情况完成论文。
研究生的教师授课过程,基本与本科授课模式相同,实践机会相对较少,但是前期的课程的确为后期的实践作了指导和铺垫。我有一门导师课叫创意思维与实践,我们也在这个课程上做过一些实践,并申请了专利。
我觉得在整个读研过程中,收获最多的阶段还是实习期间,像我就有一年多的时间都在广东的企业实习,我的实习单位是导师推荐的。其实,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初衷还是鼓励学生多参与实践,但是由于社会实践并不是学校的硬性规定,因此很多同学在后面一年半的时间里就没有去实习,放弃了很宝贵的机会。如果研究生本人希望能够更好地完成论文,并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基础,就应该积极地去公司实践。
还有一类实践形式是参加设计类大赛,学校和老师都鼓励学生多参加,这对学生培养自信、掌握市场也起着重要作用。
最有指导意义的还是跟随导师学习,我们可以学习导师的工作思维方式以及处理问题的态度,我觉得这些让我获益匪浅,对我日后的工作有比较重要的意义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