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耐克预计今年要开设40~50家工厂店的消息一经发布,就在鞋服企业产生了很大的“震荡波”。单就开设的数量来看,也足以让国内的运动品牌为之紧张。如此快速度地开设几十家工厂店的主因不外乎两个方面,其一,清库存,其二,占市场。
清库存的最后一搏?
其实工厂店(OUTLETS)在欧洲等发达国家历来是奢侈品和很多品牌的第二销售渠道,这种销售模式也已经非常成熟。专门从事国外代购业务的李小姐讲述其生意经时向小编透露,基本所有的货源都来自工厂店,工厂店的最大特色是低廉的价格和保真的品质。
有服装业内专家对这样一则新闻的态度是: “降低成本,无他。”成本上涨在中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不断上升的成本压力也让很多国际品牌消受不起,继而在体育用品领域产生的库存危机也让很多品牌陷入窘境。2012年末频频上演的“关店潮”也让体育用品行业的库存危机初现端倪,而解决之道,除了大幅度推出降价和折扣之外,工厂店成了耐克的新思路。
品牌价值感在消失?
耐克的忠实消费者张先生在听到这样的新闻之后,满脸失望:“这让我们感觉耐克的品牌价值在不断丧失,以前之所以购买这个品牌,一方面喜爱篮球、喜爱NBA的人,对耐克自然情有独钟,购买耐克的人自然也是一个消费群体的集中体现。即使两个不相熟的人,因为喜欢同样一款耐克的产品也会产生话题,而如果满大街都是耐克在“飞奔”,那将会让原本的消费受众有很强的失落感。”而消费者王小姐则一脸轻松:“太好了,用更便宜的价格买到自己喜欢的品牌还是很开心的,希望有机会能光顾工厂店,尝试淘货的乐趣。”
“自救”还是“自残”?
也有品牌专家指出,如此大规模和快速度地扩张工厂店并非看上去那么风光,虽然出于市场扩张的目的,其实是一种品牌自救措施。但是也有人称,耐克工厂店的杀伤力比较大,在一公里商圈以内,其他体育品牌和折扣店一般很难生存。虽然耐克中国的相关人士指出,虽然不会在一公里商圈内再开设任何耐克专卖店,但是对于自身的销售肯定还是有一定影响,尤其对养成低价高质的耐克消费群体来讲,如何接受正常价格的耐克产品,耐克自己也要先考量清楚。
二三线品牌的梦魇?
当然这则新闻冲击最大的可能是二三线品牌。在很多三四线城市,小编了解到,一双乔丹运动鞋,其市场售价约400元人民币左右。根据耐克的工厂店折扣来看,一般冬装的折扣在3.5折左右,春秋季的折扣在4折左右,夏季的折扣在3折左右。如果简单推算,耐克的畅销运动鞋价格若在1500元的话,那么最终的市场价也就在400~500元。这个价格能够买到耐克正版货,相信会让很多人放弃二三线品牌。
耐克大举开设工厂店意在占市场,但是也有人指出,这么大规模的降低产品价格,其实也是一种扰乱市场的行为,甚至有可能会违反相关规定,为耐克带来倾销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