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和瑞典驻华大使馆企业社会责任中心联合开展的中国纺织行业产业转移与社会责任调研报告--“中国制造业的区域转移及其对社会责任的影响:以纺织业为例”发布会,今天下午在上海召开。
瑞典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企业社会责任中心主任吴思、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联合国全球契约中国网络秘书处执行主任程多生出席报告会并发表致辞,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责任办公室首席研究员梁晓辉发布调研成果,会议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责任办公室副主任阎岩主持,企业代表、地方政府机构代表及中国第一纺织网、纺织服装周刊等多家媒体小编共同出席会议。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在报告会上指出,中国的纺织服装产业正处在变化与变革之中。最显著的变化是最大化向最优化的转变,即从规模扩张模式向价值增长模式的转变;而最重大的变革则是从传统的劳动要素成本比较优势和产业链配套效率优势向现代纺织工业的体系化优势转变,即以科技优势建立内生驱动力,以品牌优势建立消费向心力,以人才优势建立资源支撑力,以可持续发展优势建立未来竞争力。
孙瑞哲认为,可持续发展则意味着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必须面对内在发展规律与社会发展趋势的深刻变革:技术层面趋于智能化,营销模式趋于数字化,资源层面趋于节约化,产业领域趋于多元化,产业转移则趋于有序化。
而从产业转移来看,孙瑞哲表示,本世纪初以来,中国制造业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内陆地区的规模化转移,成为颇受瞩目的经济现象。如同在全球化浪潮中成为率先建立国际竞争比较优势一样,纺织服装行业是此次产业转移的先锋和骨干力量,在各级政府和行业组织的大力推动和广大纺织企业的积极参与下,目前已经形成了多方协作共同推动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局面。
孙瑞哲指出,产业向欠发达地区的转移能够综合发挥东中西部地区的各种优势,不仅有助于优化生产力布局,促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而且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中西部民生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同样,广大纺织服装企业向中西部的转移,一方面能够为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应该是企业脱胎换骨,寻求定位转变和价值提升的良机。正因为如此,《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建设纺织强国纲要(2011-2020年)》都将产业的健康转移视为实现产业升级、由大变强的历史机遇。我们认为,有序、健康的产业转移意味着企业在合理利用中西部竞争优势的同时,必须充分关注对员工、当地社区、以及环境的责任,避免转移前后的责任落差以及在当地经营中的责任赤字。
瑞典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企业社会责任中心主任吴思(Anders Wollter)在致辞中表示,东部、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府和行业组织相信,产业转移将有助于地方产业升级,不过他也承认,各地区升级形式将有所区别。东部地区产业升级意味着提升产业水平、提高产业效能;而中西部地区的产业升级更多的在于改善产业结构,包括发展新兴产业和改善现有产业供应链,以便形成新的产业集群。
报告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责任办公室首席研究员梁晓辉发布了最新调研成果,据介绍,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和瑞典驻华大使馆企业社会责任中心新近联合开展的调研结果表明,当前,中国东部地区有近70%的企业已经采取措施着手转移或正在计划转移迁往中西部地区,以增加资源供应,降低生产成本。这些企业多数规模庞大,因而,也将给迁入地区带来巨大的社会责任影响。
调研报告显示,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均期待产业转移能够创造显著经济效益,但事实表明,到目前为止,将产能转移至中西部的企业,并未表现出和政府部门与行业组织所期待的热情。2011 年,东部地区企业险有出现财政赤字,多数企业利润率超出4%,而超过60%的中西部企业利润率在10%以下。有22%的企业甚至出现了财政赤字。
调研结果表明,导致该差别的原因包括跨地区差异,诸如交通成本,以及迁入地区的地方因素,例如,缺乏有力的市场支持和社会支撑系统。不过,有关专家认为,从长远来看,这些差异势必慢慢缩小,利润率将逐步回升。
中国第一纺织网从报告会上获得的调研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与收益率之间存在一定联系。东部地区86%的企业对于企业社会责任概念非常熟悉或相对比较熟悉,而在中西部地区,这一比例为80%。东部地区64%的企业对其供应商提出了社会责任相关要求,而中西部地区,这一比例要低得多,仅有32%。
企业转移可以将企业的社会责任技能和管理带到迁入地。企业转移必将给企业社会责任在这些地区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除非企业因大大降低收益率而减少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投资。
东部纺织企业迁往中西部地区,增加了中西部地区的就业机会,从而使得农民工可以迁回故土,与家人团聚,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和社会活力。许多外来务工人员掌握了新技能,回到乡土后,可以谋求高层次职位。
尽管如此,中西部地区的企业员工离职率并没有比东部地区低多少,这与我们的预期相去甚远,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责任办公室首席研究员梁晓晖如是说。梁晓晖是此项调研小组的负责人。
事实上,中西部地区的跳槽成本更低,地方员工更容易跳槽。不论哪个地区,缺乏专业人员和技术人员,都是一个现实问题。企业有必要践行社会责任,以聘用并留住人才。尽管东部地区平均工资水平普遍比中西部地区高,但差距并不大,且在逐渐缩小。此外,中西部地区的雇员对薪资更加满意,很可能因为这些地区生活成本较低。
企业进行产业转移的动因之一是沿海地区的劳动力成本压力,然而调研发现,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并不能降低劳动力成本。原因之一是,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是转移前后企业面临的共同困难;原因之二是,虽然转出地的平均工资水平普遍高于转入地,但差距并不是很大而且正在缩小;原因之三则是,在所有地区员工对于工资都抱有较强的增长期望
研究显示,中西部地区80%的企业拥有达到环保要求的环境管理系统,这一比例在东部地区为86%。中西部地区只有16%的员工熟悉与环保有关的工厂要求和生产机制,而在东部地区,这一比例为西部地区的两倍左右。因此,公众都希望当东部企业前往中西部的同时,将提升中西部地区的环保意识。正如东部省份某行业协会代表所指出的:“我们不会转移污染,我们转移的是产业,并利用我们的优势来发展产业。”
据报告会主办方介绍,2012 年,调研小组对中国东部、中西部地区的13 个省份的41 家纺织业企业进行了调研,并随机选取了89 名员工作为访谈对象。中西部地区的回应者中女性人数比东部地区多。整体来说,相比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受访企业员工拥有更高的教育背景。同时,调研小组还对18 个地方政府和行业组织进行了访谈。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指出,广大纺织服装企业向中西部的转移,一方面能够为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应该是企业脱胎换骨,寻求定位转变和价值提升的良机。我们认为,有序、健康的产业转移意味着企业在合理利用中西部竞争优势的同时,必须充分关注对员工、当地社区、以及环境的责任,避免转移前后的责任落差以及在当地经营中的责任赤字。
第一纺织网小编从报告会上获悉,当前,推进纺织服装行业有序转移已经成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一项重要工作。2011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专门成立了纺织产业转移办公室,为地区和企业产业转移提供前期指导和服务,并向国家提出政策建议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还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先后在江西省、河南省、重庆市专门召开了全国纺织产业转移工作交流会。这些工作的核心就是以产业转移为契机将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远景与各个利益相关方的权益和期望密切结合。
2011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责任办公室与瑞典驻华使馆企业社会责任中心建立合作,决定以纺织服装行业为切入点,研究中国制造业的区位转移及其对社会责任的影响。2012年,在历经半年时间,跨越十余个省区,对近五十家企业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完成了这份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