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纺织行业整体发展速度放缓,作为传统产业的毛纺工业也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行业之间、企业之间发展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行业运行遇到的共性问题集中反映在“国际市场需求不足”和“人工成本上涨过快”两个方面,多数企业发展面临困难加大的局面。绿色环保、节能减排也是毛纺行业必须重视的课题。
为更好地引导毛纺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提高行业创新能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四届五次理事会扩大会议近日在北京召开。与会的各界毛纺行业专业人士对如何通过创新发展实现转型升级,并实现节能减排和行业的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行业运行平稳 发展面临挑战2012年低迷的市场形势,加上不断上升的劳动力成本,高位徘徊的羊毛原料价格带来的较高的原料成本,以及较高的融资成本,使毛纺行业和企业的压力日益加剧,赢利下降,经济效益下滑。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在会上指出,去年纺织行业整体发展速度在放缓,作为传统产业的毛纺工业也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但是毛纺行业的利润在增加,产业链前端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2013年在新一届政府的相关政策引导下,内销市场有望得到进一步开拓,今年的毛纺市场发展与去年相比会有所好转。他还对毛纺织企业提出两点要求:一是在依托内需市场土壤培育发展自主品牌时,一定要以优异的品质提升品牌价值;二是要进一步加强环保意识,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会长彭燕丽指出,去年毛纺行业运行形势总体较为平稳,但是深入观察,行业之间、企业之间发展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行业运行遇到的共性问题集中反映在“国际市场需求不足”和“人工成本上涨过快”两个方面,而多数企业发展面临困难加大的局面。她同时强调除了要面对这两个难题之外,绿色环保、节能减排也是毛纺行业必须重视的课题。
通过创新发展 加速转型升级近几年我国毛纺行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产业大而不强,竞争激烈,品牌的弱势,使得产品附加值较低,也制约了行业的集约化发展。如今行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一些地区和企业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等手段,取得了很好的发展。
以广东东莞大朗镇为例,大朗镇巷头社区在本次理事会上获得“中国毛纺第一村”荣誉称号。巷头社区是大朗镇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3个试点社区(村)之一,是全国民营毛织业发展的典范。
近几年,大朗镇一直把加快转型升级作为本镇毛纺事业发展的战略决策。为了推动以大朗为中心的毛纺织业集群加快发展,其实现了毛织产业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从生产基地向现代毛织商贸城的“两个转变”,通过两个转变提升毛织产业的转型升级,最终实现发展壮大。
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虽然国际经济形势并无实质性好转,但江苏阳光集团却逆流而上。企业主打的“世界名牌”产品--阳光面料继续获得国际一流服装品牌的青睐,订单有增无减,自主品牌的终端服装产品继续挺进高端市场,初露锋芒,这都得益于江苏阳光集团所走的转型升级发展之路。
江苏阳光集团把企业的转型升级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企业是依靠市场、价格和品牌竞争获取利益的,而消费者期待的是物美价廉的产品,因此要保证利润,就必然要求企业不能走粗放型的发展道路,只能在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发展、提升效率上做文章,创新驱动便成为转型升级的突破口。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和各种资源环境约束的加强,单纯依靠传统模式的发展不可持续,唯一的出路就是通过自主创新,突破核心技术,提升产品品质,最终提高附加值,实现转型升级。
但在转型升级中,我国毛纺行业也面临一些具体的困难,例如:如今我国毛纺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装备、技术乃至管理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很多企业拉长了产业链,管控能力已经很强。但毛纺行业很多中小企业发展得不够好,市场对中小企业的品牌不认同,制约了中国自主品牌的发展,为毛纺产业的升级带来了难度。另外在毛纺织人员素质方面,不管是普通员工还是管理层素质提高不快,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不一致,也制约了毛纺行业的长远发展。
节能减排保护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今年1月1日,为了保护环境,促进纺织行业可持续发展,毛纺等四项新的排放标准开始执行。这也使得毛纺这个传统行业的环境保护问题更加受到业内人士的重视。同时,进入国际市场的纺织服装产品能否满足生态或绿色要求,是能否获得订单的先决条件,中国毛纺业走生态发展之路是参与国际贸易竞争的需要。
节能减排作为纺织行业永恒的主题,也是江苏丹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一直努力研究的方向。2010年,丹毛与全球最大的第三方测试机构SGS合作,对公司的整个生产环节进行能源审计,分析了目前丹毛能源管理情况、设备运行状况、企业产品的综合能耗和水平,并形成了一份行之有效的节能技改方案。该方案总投资500多万元,有望在“十二五”期间完全实现,届时每年可以为丹毛节省3500吨左右的原煤和33万度电,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万吨,创造经济效益500多万元,全面实现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
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企业呈现出新的特点,企业已经从过去单纯注重技术与装备改造升级,转向技术、装备应用与管理模式革新、管理水平提升结合。企业已经更多地从自身成本节约、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的问题,而不单纯是完成国家的强制性任务。更多的企业注重节能减排方面保护环境,行业必然可以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