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交会这张中国外贸的“晴雨表”显示,虽然笼罩在外贸上空的“阴云”开始有褪去之势,但是现在言“转晴”仍为时尚早。
小编5日从第113届广交会闭幕新闻发布会上获知,本届广交会采购商与会人数和出口成交虽然环比(与第112届相比)出现一定恢复性增长,但同比(相比第111届)依然下降,尚未恢复到去年春交会的水平。
“虽然从第一季度海关统计数据看,我国外贸运行情况好于去年同期,但外需不足状况尚未根本改善,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上升,融资难、融资贵、人民币升值等诸多困难仍然存在,贸易摩擦有加剧之势,外贸发展面临的压力没有根本缓解。”广交会新闻发言人、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副主任刘建军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美国采购商到会环比微增 欧盟需求仍不足
闭幕当天大会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本届广交会境外采购商与会202766人,来自211个国家和地区,比第112届同期增长7.06%,比第111届同期减少3.83%。
刘建军称,和上届相比,本届采购商到会人数呈“恢复性增长”,其中境外采购商到会人数增加的国家和地区多达134个。上届受国内外经济形势、采购季节以及宗教节日等因素的影响,境外采购商到会人数不足20万。
在发达经济体当中,美国经济出现回暖现象,带动与会人数小幅增长,本届广交会美国采购商到会环比微增0.9%,同比下降5.4%;欧盟受季节因素和欧债危机的影响,市场需求仍然不足,维持了下跌的趋势,采购商到会环比和同比分别下降8.26%和 8.48%;而上届因钓鱼岛事件出现大幅减少的日本采购商到会人数本届恢复性增长,环比增长8.2%,同比下降12.1%。
新兴市场维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金砖四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采购商到会环比和同比分别增长23.2%和3.6%,印度因国内经济形势有所好转以及采购季节等因素,到会人数首次突破1万,创历史新高;非洲和中东因采购季节等因素影响,采购商到会大幅增长,分别增长 29%和12.3%。
不过,一些市场没有出现预想中的增长局面。东盟采购商到会人数环比和同比都分别下降 0.7%和6.1%,刘建军称这是因为东盟承接低端制造业产业转移,有较好优势,国内产品替代性较强;俄罗斯在连续7届增长后,本届与会人数有所回落;作为中国大陆出口的传统市场和第一大客源区,本届广交会香港地区到会客商减少5.2%,减少了1282人,约占总人数的19%。
对于香港地区采购商到会人数减少的原因,刘建军分析称,随着中国加入WTO,全球贸易的自由化和市场的多元化,吸引了更多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到会,香港作为传统客源国的优势不断下降;此外许多香港采购商对广交会非常熟悉,未必每届都来,也未必通过广交会渠道和中国大陆进行贸易。
出口成交环比增、同比降
除了采购商到会人数出现恢复性增长,本届广交会出口成交形势也比上届向好。本届广交会累计出口成交355.4亿美元,环比增长8.8%,同比下降1.4%。
对欧盟、美国、日本成交环比分别增长6.3%、9.9%和38%,同比分别下降4.9%、0.5%和12.6%;对金砖国家(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成交环比增长6.0%,同比增长5.2%;对中东成交环比增长10.0%,同比增长3.8%;对东盟成交环比增长1.5%,同比下降6.5%。
值得注意的是,中短单占比居高不下,长单占比依然偏低。成交订单中,3个月以内的短单占48.6%,3-6个月的中单占35.1%,6个月以上的长单占16.3%。反映出受金融危机影响,采购商下单依然谨慎,国内企业担心原材料价格、汇率波动,不敢接长单。
“本届广交会采购商到会和出口成交基本符合我在开幕式新闻发布会的预测:止跌企稳,有望实现恢复性增长。”刘建军说,美国经济缓慢复苏,欧债危机进入可控阶段,日本量化宽松政策短期内对经济有一定刺激作用,新兴经济体在控制通胀和控制经济下滑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以及去年国家为稳定外贸增长所推出的一系列政策继续发挥作用,这些都为本届广交会的采购商到会和出口成交恢复性增长做了贡献。
虽然本届广交会出口成交有了恢复性增长,但是仍未达到第111届广交会同期的水平。刘建军表示,我国外贸发展的外部环境依然错综复杂,总体来看,世界经济复苏基础仍不牢固,新的增长动力仍未形成,企业仍然面临市场需求不足、生产成本要素上涨、 竞争加剧以及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保护主义等诸多困难。
“本届广交会上许多企业呼吁政府保持外贸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落实稳外贸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刘建军说,在此基础上,长远来看,应加快外贸发展的转变和结构调整,鼓励企业加大在技术创新上的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建立国际营销网络,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努力培养外贸竞争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