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青岛、张家港等一些中小贸易商反映,4月上旬以来外棉询价和成交一直比较清淡,部分操作印度棉、西非棉和南美棉贸易商一吨外棉利润不足100元,有的只有50-60元,虽然高等级澳棉、巴西、美棉利润稍高些,但由于外商和进口商的销售价同买方的报价几乎不存在价差,因此中间商保税区内外“搬砖头”很困难。
据业内人士分析,目前影响外棉成交的因素包括:1)ICE盘面大幅上涨后中幅下跌,部分高位询价、下单的进口企业亏损较重,“买涨不买跌”的心态突出,贸易商担心抄到的不是底部而是“山腰”;2)由于滑准税配额发放数量非常少,虽然截至3月底国储棉竞卖成交70多万吨棉花,但由于部分不符合发放棉花进口配额企业参与竞拍(规模不足5万锭),实际发放滑准税进口配额不足20万吨;3)由于人民币持续大幅升值,纺织品服装出口接单呈现“困难大、不稳定、没信心”,棉纺厂担心因汇率波动出现企业今天接单明天亏损的状况,因此加工贸易棉花进口配额的使用比例连续下降。
据青岛某贸易商介绍,由于进口配额短缺,进口企业和贸易商目前都在寻找滑准税配额,转让价格在3200-3300元/吨,而且仍有小幅上涨的迹象,但由于数量有限,而且集中在5万锭以上的棉纺织企业手中,一般都与稍大一些的外商或进口商有直接合作关系,中小贸易商很难“见缝插针”。
4月27日,印度棉S-6中国主港清关后人民币报价集中在18300-18500元/吨,外商和贸易商保税棉或船期棉的报价相差1-1.5美分/磅。一些国内进口商认为,随着用棉企业大量从国储中接高、中、低等级棉花,5-7月份外棉销售的困难将更大,趁早落袋为安更保险。据江浙等地几家进口企业反映,由于国内棉花市场因抛储看跌气氛渐浓,一些中小银行暂缓给进口企业开信用证或提高保证金比例,使一些棉花、棉纱进口企业资金压力上升。
另据统计,截至4月底,国内各港口保税棉、清关未提走的外棉总量或已突破50万吨,其中张家港保税区虽然库存不足15万吨,但出货压力却比较大。